为了黄河岸边稻农的微笑

2012-11-12 09:55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王桂凤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汇报水稻育种情况

  王桂凤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汇报水稻育种情况

  一个年过花甲,其貌不扬,仅有小学文化的普通农村妇女,通过不断学习,不仅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还先后培育出了4个有影响力的水稻新品种,成为享誉黄淮稻区的水稻育种专家,她就是新乡县翟坡镇杨任旺村农民水稻育种家、河南丰源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桂凤。

  作为新乡妇女杰出代表的王桂凤,她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河南省首届“红旗渠”杯群众最喜爱的农业专家、河南省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女状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多次受到县、市、省、中央领导的接见。2009年祖国60周年国庆之际,她还光荣地成为我省进京国庆观礼的两位女代表之一。

  20余年来,王桂凤以其执著于“只为水稻增产、农民增收而努力”的精神,真诚地服务四省23个县水稻种植户,为我们的中原大地谱写出一曲倾心“三农”的赞歌!

  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科技带动农民致富

  1989年,时任翟坡镇最差的三类村杨任旺

  村副村长的王桂凤,急于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百姓生活困难的现状,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群众做点实事。可是村集体底子薄弱,没有资金没有项目又如何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呢?

  杨任旺村地处黄河故道,地势低洼、盐碱,人民胜利渠穿村而过,灌溉便利,很适合种植水稻,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科技水平低,种子良莠混杂,水稻亩产长期徘徊在350公斤左右。怎样才能提高水稻产量呢?乡长介绍了时任新乡农科所副所长的水稻专家孙彦常老师。经过实地考察,孙老师认为杨任旺村的盐碱地非常适合种植水稻,因为水能压碱。

  当王桂凤百般努力邀请孙老师到村里讲水稻种植技术时,有的纳鞋底,有的织毛衣,有的逗小孩玩,甚至有的在说风凉话,只有16个妇女主动找老师要笔和纸作记录。王桂凤就以这16个妇女为主,以“一帮一”结对的方式,带动全村开始了水稻种植。

  为了真正把技术学懂弄通,王桂凤拿着生病的水稻,骑自行车到70里外的新乡市农科所去请教专家,弄清了病因后,回家便召开广播会,印发明白纸,向群众传授技术,指导生产。由于专家白天没时间,只能晚上登门拜

  访,她常常是深夜才能回到家。王桂凤的举动,深深打动了水稻专家孙彦常,他把水稻栽培技术培训班就经常举办在村里的田间地头。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要夺取水稻高产稳产,必须要有优质的种子。但当时市场上的原种需要好几块钱一斤,农民不容易接受,自己培育稻种的念头一直萦绕在王桂凤心头。而那时正好“90-247”(审定时定名豫梗6号)刚培育出来,还没通过审定,农科所的领导看王桂凤工作肯付出,为人实在,于是就给了她20棵水稻单株让她试种。

  上帝总是青睐勤奋而又睿智的人。由于王桂风的艰辛付出和聪慧进取,她从20株水稻起步,繁育出优质高产新品种,在全村推广,500亩水稻单产由原来的350公斤一下子提高到615公斤。当年的新乡市水稻观摩现场会就在她们村召开,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纷纷要求提供种子,为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当年就组建了“新乡县兴农科技服务中心”。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粮食要增产,种子是关键。

  培育种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初王桂凤凭着满腔的热情闯进育种领域,可到实际干了以后才真正知道,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为了培育新品种,十几年来她跑遍了全国的水稻产区,四处收集优秀的品种资源而后再进行杂交组合,通过杂交手段,打破基因的稳定性,利用远缘优势达到基因重组、优势互补、广适、高产、多抗的目的。她每年都要搞上千个杂交组合,从水稻出苗到收获,整天泡在三圃田里,风雨无阻,细心观察,至今已做了十几本、几十万字的观察纪录。她迷上育种后,有一年在搞水稻杂交组合、亲本选配、提纯优选等试验,一连十个月顾不上回趟娘家,致使年迈的老娘误以为她已不在人世,老人硬逼着儿子带她到稻田看个分晓,看到她才放心地喊道:“妞啊,你还真的活着……”

  在艰难的育种期间,王桂凤还克服了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的困难,系统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逐步掌握了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经过几年的辛勤付出,她参与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豫粳6号,于1995年和1998年先后通过省审和国审,并被确定为我国北方区域粳稻对照种。

  前几年,豫粳6号这个曾一度当家15年的主栽品种,由于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致使该品种减产严重,其他品种有的高产不优质,有的优质不高产、不抗病,导致很多稻农只好稻改旱,享誉全国的原阳大米品牌遭遇重创。水稻种子更新换代,亟待解决。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新种质、新品种

  育种试验既需要复杂的脑力劳动,又离不开繁重的体力支出。水稻杂交正好是三伏天,而水稻开颖到授粉结束需要3~4个小时,这个时间段稻田气温高达30多度。王桂凤常常是连续七八个小时头顶烈日,脚踩烂泥,泡在水里弯腰为水稻整穗、授粉,经常是腰弯得都直不起来。中午饭在下午两三点吃已不是稀罕事。在海南加代、扩繁,为了把好质量关,从选种、收割、脱粒到晾晒、托运,每道程序她都要亲自参与操作。为了赶时间,她无暇做饭,在海南的几天里都是吃方便面。有心人天不负,王桂凤带领公司全体科技人员,历经10年的艰辛,终于攻破一个个难关。

  2007年,由王桂凤领衔选育的“新丰2号”水稻新品种以高产、高抗、米质优顺利通过了审定,并且打破了产量、品质、抗性之间的负相关,实现了优质(获第六届中国优质稻米金奖)、高产(比豫梗六6号增产13%左右)、抗病(高抗条纹叶枯病)多种优良性状的聚合,被河南省专家组誉为:“较为理想的更新换代接班品种。”连续5年(2008~2012)被河南省列为主推品种,2010年起被定为河南省水稻对照种。

  继“新丰2号”之后,在王桂凤的引领下,2010年又培育审定了比新丰2号表现更好的新丰5号,今年6月他们的新品种新丰6号再次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7年至今,他们连续审定了3个水稻品种。通过不断地科技创新,丰源公司在王桂凤的带领下,积极拓展农业科研。

  目前,公司有1000多份品种资源。有杂交后代1~6代,各世代材料1958份。有已稳定的新品系33个,2012年有2个品系进入河南省粳稻品种预备试验,新丰01-2093(暂定名)品系进入河南省区域试验。水稻新品系新丰336(暂定名)进入河南省生产试验,明年有望通过审定。这些新品系的育出,为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条件,也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后劲和活力。

  丰源公司自成立以来,直接或间接推广水稻面积累计达4000万亩,总增产稻谷40多亿斤,农民增收60亿元。

  2008年王桂凤带领的丰源公司与河南师范大学合作,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远缘分子杂交培育水稻新品种,将玉米DNA片段导入到水稻中,既避开了目前转基因技术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又打破了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克服传统的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创造出一批有价值的生产潜力巨大的新种质和优良新品系,培育出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其中一个品系已参加河南省水稻中间试验,一个品系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一个品系经农业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种增加了42.5%,粗脂肪增加了3.4倍,总维生素E增加了11.1倍;还检测到了对照和普通大米未检测到的δ-VE、(β+γ)-VE和β-胡萝卜素。

  无偿培训,二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服务“三农”

  为了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公司建立了龙头带动模式——龙头企业(育种单位)+繁育基地+繁育户+经销商+农民合作社+米厂+种植户+技术服务一体化组织管理模式,20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黄淮,水稻种子销量位于全省前茅。

  1992年以来,王桂凤在潜心研究水稻种植技术的同时,无偿服务稻农,自费印制技术资料累计600万份,举办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班1900余次,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无法计数。在23个县、市、区设置了345个服务网点,1200多个村庄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办公电话给稻农,作为技术服务热线,随时解决稻农提出的问题。2012年王桂凤又自费制作水稻实用技术光盘200份,发放给服务网点为稻农服务。20多年来,不论何时,只要是稻农需要技术服务,她都耐心解答,直至解决问题,从而帮助数万名农民掌握了水稻栽培实用技术,提高了生产技能,为我省、乃至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公司被全国妇联、科技部、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荣登“河南省农民放心种子品牌”榜、河南省“一优双高”开发先进集体、河南省科普示范基地、河南省百佳农技协,并被新乡市政府确认为“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新乡市农业科技研发工作先进集体”、“新乡市10强种子企业”,连年获新乡市“诚信种子企业”等荣誉称号。

  谈到公司和科研的发展时,王桂凤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认为一个种子公司要想有长足的进步,就要在科技、诚信、市场、人才等方面做足工作。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市场发展是企业的命脉,高端人才是命脉活力的保障。我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和追求就是坚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追求最好的水稻种子培育,为中国农业丰收、粮食安全作出自己一份贡献,而培育出最好的水稻种子是我的终极人生目标。”这也许就是这位农民育种家对“三农”发展的最大夙愿吧!

  (记者 马丙宇)

责编:李争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