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进入捐赠阶段
中国解剖学界一位从事解剖学研究数十年的资深教授介绍说,在最初那个阶段过后,解剖尸体的主要来源是无主尸体,“就是流浪汉等,一场大雪可能桥下就冻死好几个,没有任何证件、找不到家属。保管、检查死亡原因等,所有这些都产生费用又无人付费。民政局有时候就让我们帮忙保管,我们登报3个月,如果再找不到家属,我们就可以用做教学。”
现在已进入第三个阶段,接受记者采访的医学院校老师有的表示现在已经过渡到以捐赠遗体为主,有的表示目前还是主要靠无主尸体。但这些老师都明确表示,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使用死刑犯尸体的情况。
寻找尸源的多种渠道
很多医学院校、机构都面临解剖尸体严重不足的问题,找尸体就成了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有的院校甚至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尸体来源。
隋鸿锦状告哈根斯公司名誉侵权一案中的证人孙某,就曾任职于哈根斯公司,长期专司寻找尸体,2003年他在某医学院拍下了该院处理死刑犯尸体的照片,据孙某后来作证,那些尸体就是用于医学解剖。
2004年,《卫生职业教育》刊登论文《人体尸体标本的收集》,其中提到收集尸体标本的多种渠道:1.通过公检法部门获取尸体,求得这些部门支持,将无主尸体或征得家属同意放弃的尸体或尸体器官收集,作为教学之用。2.通过民政部门获取尸体。当前社会流浪、乞讨人员在逐渐增多,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死亡后,一般先由公安部门进行勘验,确定死因后,对非刑事案件的尸体,交由民政部门处理,若无法取得与其家属的联系,多数由民政部门负责出资火化。一方面,医学院校急需尸源,另一方面国家却投资火化尸体。因此,医学院校应该主动与民政部门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无法律争议的无主尸体及时收集处理,既满足学校教学需要,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此外还有通过医院、福利院、殡仪馆等多种渠道,而在国外的主流渠道———捐献,则被排在最后一位。
捐献之所以排名靠后,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制度上的缺失。按照现行规定,只有红十字会或红十字会认可的机构才有权接受遗体捐赠,如果没有红十字会大力配合,则努力就无从谈起。而且遗体捐赠后的一些费用甚至需要捐赠者家属承担,这也极大挫伤了捐献者的积极性。而在德国,捐献者的丧葬费一般由受捐机构承担。
人体塑化两巨头同题问答
8月17日、20日、21日,大连鸿峰公司总经理隋鸿锦和哈根斯公司公关负责人盖尔分别接受了南都记者的当面、电话和邮件采访。
Q 贵公司人体塑化标本有没有来自中国死刑犯的?
A 隋鸿锦(大连鸿峰公司):没有,我们提供的塑化标本根本没有来自死刑犯的,从大连鸿峰建立第一天起,就没有一具。
盖尔(哈根斯公司):我们严正声明,“人体世界”的人体标本展从来没有使用过无人认领的尸体或是来自中国监狱的死刑犯尸体。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