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陈水扁上台,新加坡继续扮演两岸的传话人角色,台湾军方也开始与“星光部队”演习,隔一两年还举行“星光会议”。对民进党而言,“星光部队”留在台湾具有高度政治意义,在这个时期,自然不会有人把钱的问题搬上台面。
如今已是马英九时代,两岸谈判不是在北京就是在台北进行,不再需要借力第三方,新加坡的角色今非昔比,“星光部队”也成了两岸关系缓和的见证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亲兄弟,明算账”的呼声开始在岛内盛行,《中国时报》认为,“星光部队”获得台方支援这笔账本来就该年年算清,“今后不能再免费招待,该付多少钱,一毛也不能少”。
台军出动精兵扮假想敌
熟悉“星光部队”内情的台军人士透露,新加坡作为岛国,采取“攻击性防卫”战略,加之缺乏远离闹市区的场地,其大量军事训练设施只能建在海外,其中最大的训练场非台湾莫属。目前,新陆军在台湾湖口、南投等地拥有4个训练营,60辆坦克以及大量火炮驻扎于此。另外,台军的恒春三军联训基地、斗六炮兵基地、湖口装甲兵基地都向“星光部队”开放,后者进行实弹打靶时,所需弹药直接向台湾第205联勤兵工厂采购。
台军为确保“星光部队”的训练效果,甚至出动旅级部队充当假想敌。2006年,双方在台湾南部举行代号“顶峰2006”的实兵对抗演习,台湾陆军派出新编练的第298机械化步兵旅,与新加坡部队模拟“城镇巷战”。演习期间,新加坡士兵刻意穿上台军制服,但当地老百姓还是察觉到了异样——许多“阿兵哥”竟然留有胡子(这在台湾军队里是不允许的),而且,这些士兵当中有许多皮肤黝黑,外貌酷似南亚人,操着口音奇怪的闽南语或蹩脚的英文,时间一长,外界自然意识到他们是在台训练的新加坡部队。
一些台军军官表示,他们特别希望“星光部队”过来训练,这样就可以见识某些“只闻其名,未见其貌”的武器装备,为日后的军购提供参考。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星光部队”曾在台湾使用过一款欧洲产的探雷器,不仅轻便灵敏,而且能准确区分铁屑和地雷,比台军的老旧产品高级多了,最后促使台方订购了同型号装备。
台媒称,近年来,随着新加坡与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关系日益紧密,“星光部队”是否继续在台留驻,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如今岛内又掀起要求新方“照章付费”的声音,虽然台湾决策层可能无意采纳,还是会影响到新加坡方面对台新军事合作前景的判断。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