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向松祚:资本账户开放是大势所趋

2012-03-14 14:26 来源:环球财经

  提要:是风险大于收益、还是收益大于风险?只有上帝才能够准确衡量一个经济体系的收益和风险,人类只有依靠理论逻辑和历史经验来“摸着石头过河”。有鉴于此,许多国家尤其是金融市场欠发达国家,对资本账户开放始终是慎之又慎。 

  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重要报告《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提出了我国开放资本账户的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其一,资本账户开放总体利大于弊;其二,积极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其三,资本账户开放风险基本可控;其四,优化资本账户开放途径,降低开放风险。

  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市场、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第一大外汇储备拥有国和最大债权国,中国宣布资本账户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自然引爆世界财经媒体的广泛报道和讨论,他对全球金融发展、资本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自从1990年代中期我国成功实施经常账户开放之后,什么时候实现资本账户开放或完全自由兑换(国外媒体习惯称之为资本账户自由化),一直是我国金融发展战略和策略的一件大事。亚洲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和现实困难,迫使中国再次慎重思考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次序和时机。新世纪降临之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外汇储备快速积累,资本账户开放多次成为国际财经界关注的焦点。早在2002年,就有学者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开放资本账户的最佳时点。美国次贷危机及其随后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再次迫使中国谨慎决策。当然,更有人以为中国之所以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正是因为资本账户没有开放。此时此刻,全球金融危机仍未完全过去,欧债危机还在持续发酵,中国高调发布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的报告,充分显示了我国积极融入金融经济全球化浪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决心和魄力。

  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和收益,是过去数十年金融经济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资本账户开放的浴火考验,有的非常成功,有的非常失败。站到不同的角度,人们从金融开放的历史经验里,往往得出截然不同的教训。

  概而言之,资本账户开放的好处有三:其一,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其二,鼓励本国企业和居民进行海外投资,分享全球经济增长;其三,刺激、鼓励和迫使本国金融企业进行金融创新,促进本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亦有三:其一,国际资金忽来忽去(主要是投机热钱大规模流动)冲击本国金融稳定,弄不好会酿成严重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许多人将19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归咎于不适当的金融开放。为应对危机,当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断然决定暂时停止资本账户开放,曾经引起世界舆论哗然。其二,本国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此乃著名“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基本推论。金融开放、固定汇率和独立货币政策只能三选二,不可能三者兼得。许多国家往往不能承受汇率剧烈波动,资本账户开放之后,货币政策自然就丧失大部分独立性,利率管制亦将形同虚设。其三,汇率大起大落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和本国金融风险,甚至会危及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的制约下,许多国家确实有过深刻教训,付出过沉重代价。

  是风险大于收益、还是收益大于风险?只有上帝才能够准确衡量一个经济体系的收益和风险,人类只有依靠理论逻辑和历史经验来“摸着石头过河”。有鉴于此,许多国家尤其是金融市场欠发达国家,对资本账户开放始终是慎之又慎。纵观各国金融深化和资本账户开放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强劲的实体经济、高效的金融市场、金融的对内放开和对外开放,三位一体,互为条件。无论如何,资本账户开放将极大地刺激我国全方位的金融创新,极大地推动我国企业和居民“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极大地提升我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进而引爆中国新一轮的“金融革命”。

  《环球财经》总编辑 向松祚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