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媒体记者的微博被广泛转发,这条微博说:“刚才心里突然很难过。在一个人大代表驻地采访,去厕所,开门就是一位弓着腰的清洁工大爷冲我鞠躬:‘首长好。’我洗完手后,他又上来递纸:‘首长请用。’我对他道谢,说了一句‘您这些天辛苦了’。其实还想说的是,这里没有首长,只有代表,他们的权力是我们赋予的。该鞠躬的是他们。”这条微博之所以引起网民共鸣,在于“首长”一词的滥用,颠倒了现代社会应该有的正常权利关系。
“首长”一词泛指军队组织的领导,是一个军事术语,源于最晚成于汉朝的兵书《尉缭子》:“复战得首长,除之。”《新唐书·兵志》解释得最为简洁、清晰:“十人为火,五火为团,皆有首长。”虽然如此,由于军队向来强调等级制度,因此,作为泛指军队领导的“首长”一词自古很少使用。井冈山时期由于朱德比较坚持红军的规范化,对提拔军官控制很严格,红军依然遵守的是军队自古以来的成规,互相之间按照严格的职务称呼,比如人们都称朱德为“朱军长”。
博古领导的中共中央迁到江西苏区后,非职业军人的博古认为按职务称呼是旧军队的不平等制度,红军互相之间都应该称“同志”,职务是革命分工不同,应该都一样称“员”。长征时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博古批评红四方面军不应该有军长、师长、勤务兵之类称呼,而应该用指挥员、炊事员、饲养员之类的称呼,令张国焘很不满意,认为中央是对红四方面军吹毛求疵。到了延安时期,“首长”一词终于得到全面推行,一是由于“指挥员”一词叫起来实在不如“首长”顺口,二是由于党政军一体化,大家都穿军装,但叫非职业军人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为“指挥员”显然不妥当,叫“首长”比较妥当些。
可见“首长”一词的广泛使用,原始动机是追求平等,但在这一过程中也蕴涵着了一个矛盾,军事术语泛化到了党、政领域,演变为普通的社会语词,从而,军人之间的上下级等级关系就渗透到了全社会,人与人之间分成了“首长”和“群众”两大等级,“首长”是“群众”的指挥员,“群众”是“首长”的服从者。这样,本是追求平等的“首长”一词的泛用,恰恰就走到了反面,成为了社会的严重不平等。
梁启超说:“善为群者,必委立一首长,使之代表全群。”当“首长”一词从军队延伸到全社会,演变为一个普通的社会学语词,我们这个社会的“群众”就被“首长”代表掉了。清洁工大爷为人大代表如厕提供服务,鞠躬叫“首长好”、“首长请用”,按照“使之代表全群”的涵义来说并没有叫错。既然军队的上下级指挥、服从关系衍变为了一般社会关系,人大代表自然就是清洁工大爷的首长。
问题在于,今天中国越来越多的“群众”已经觉悟,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了民主权利。就如记者博主所感慨的:“这里没有首长,只有代表,他们的权力是我们赋予的。”正因为他的感慨也是大量微博主人的心声,所以才得到了共鸣,他的微博才被大量转发。时代不同了,今天已经不是把整个社会分为“首长”和“群众”两大等级的时代。博古等人虽然推行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但因为其不能客观承认人们的职务和职业角色关系,恰恰导致的是更大的社会不平等。在今天这个时代,军队以外的社会领域,不应该再有什么“首长”了,每个人都是“公民”。 (作者系法律工作者)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