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戈海:教育变家庭负担 公共政策需反思

2012-03-16 11:15 来源:红网

  “在孩子教育上花的钱越来越多。”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公布的居民储蓄消费意愿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家庭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其年均增长速度为20%左右。整体来看,子女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城市家庭的主要经济支出之一。调查显示,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6.1%,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3月15日《光明日报》)

  子女教育难的问题几乎是笼罩在每一个普通家庭头上的一把利剑。可以说孩子尚未咿呀学话,就业难的焦虑就已开始作用在他们身上,不论他们愿意不愿意,家长已规划他们的教育问题。但坦率来讲,教育支出在城市家庭消费中所占比例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家长的花钱之举是被动的,而非主动花钱。将这种增长只看作中国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重视,明显有失公允。从根源上讲,这是由于公共政策以及相关公共产品的缺失所致。

  众所周知,虽然教育投入占GDP收益4%的目标已经提出将近二十年,但直到今年两会公众才看见了实现的可能性。而在此之前,本该依靠体制来实现的教育目标却更多成为社会的责任,家庭不得不承担起公民的教育问题。从教育资源分布上看,资源过多集中在重点学校的优秀学生,更多学生则面临不公平的教育投入,他们的资源被“剥离”了一部分给了成绩更加优秀的学生。因此,为弥补在公共政策教育投入上的不公平,家庭只能迎难而上,增加家庭消费中的教育支出,以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以及跑道上。

  此外,社会竞争加剧、大学生涯的成本投入与最终收益不成比例,更是刺激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加大投入。2010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也显示,当前“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家庭生活面临的三大困难之首。教育在家庭支出比例的不断增加,利处在于,弥补了教育公共政策以及公共产品缺乏造成的教育投入不公,但弊端也显而易见,比如遏制家庭消费的增长、加剧学生受教育不公等。

  观察家庭教育支出项目,报告显示,学校杂费、食宿费以及学生学习用品费,三项基础性费用的总和,约占子女教育总支出的17.9%。还有8成以上的教育费用包括择校费用(包括借读、捐资助学费用)、课外培训或辅导、课外读物、少先队活动、参观演出、游学等扩展性支出。其中以课外培训或辅导费用最高,平均支出为一年3820.2元,最大金额达80001.0元。通过教育支出的比例,我们不难发现,单纯的学校教育已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这似乎预示着学校教育的全线溃败,但根源上还是应试教育之过。

  虽然,家长对于这种教育“投资”最后的收益如何呈现泾渭分明的两派观点,支持者反对者基本持平,但并不妨碍他们为孩子教育所做的投入。我们不能说家长的这些投资行为有何对错,但可以肯定,如果教育公共政策的出台以及教育公共产品的投入过少,一定有失公允。家庭的教育投入不该成为家庭的负担,一方面教育不只是家庭的事,而是关乎全社会利益的大事,属于公共事务;另一方面个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自身命运、家庭命运,而不是加剧社会贫困分化,固化社会阶层。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