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四川“全裸”公开三公经费是对民意的敬畏

2012-04-01 08:35 来源:红网

  3月19日,一场三公——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经费公开的财政改革,在四川省雷厉施行。四川首次一口气公开了53个省级部门“三公”经费;随后一周之内,从省会成都开始,全省21个市州,相继公开了“三公”经费。(3月29号《南方周末》)

  中国官方三公消费之怪现状早已成为殷殷民意的持续疼痛,同时也是横亘在政治体制改革面前的一块硬骨头。一刻不公开三公消费,就一刻也不能消解怨声四起的民意焦虑。在民意早已过河的今天,公开三公消费俨然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共识与普遍诉求。

  应该说,公开三公消费的大幕从2011年徐徐拉开,先从中央九十多个部委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随后北京、上海、陕西和广东四省市的试行公开,再到此次四川省的三公公开,我们看到三公公开已然成为改革大势,不可阻挡。尤其是此番四川全省范围内的三公公开,各级政府采取了统一格式、内容和口径的方式,尽可能将三公消费的公开精细化,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官方改革决心的笃定,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对民意的敬畏。比如,四川省发改委在解释公车费用时,精确到了2011年采买两辆公车的具体金额——小车1辆18万,商务车1辆39万。不仅将公车数量表明出来,还将公车的类型公诸于众,没有落于仅仅是数字化表达的窠臼,最大化的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当然,包括三公消费公开在内的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四川省委党校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彭大鹏所说,“我们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改革要小步快走,你不能来一个总体性解决方案,这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对包括三公消费在内的财政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抱有足够的乐观、积极的预期。政论家李普曼说,你可以对从未存在的东西感到绝望,但你不能对人类已经表现出来的美德在未来的前景放弃希望。

  我们应该看到,三公消费的公开不仅仅停留于改革的价值,更在于保障民众的知情权,缓解公共焦虑,促进官民之间的良性对话,最终将权力机关的行政活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下,倒逼养廉。这些价值所体现出来的美德即是对民意的敬畏。

  民意已经过河,权力当然也不搁浅于河中央。今日中国民众公民意识的觉醒,公共精神的的发育,都说明权力再也不能糊弄民意了。学者俞可平说:“天大地大,民意最大”。任何改革都必须以民意为依托,民意的支持是改革的最大动力。不论是三公消费的公开,还是改革路径的选择;不论是政府决策的制定,还是顶层制度的设计,都需要民意的高效参与。以对民意的敬畏推动深水区的改革或许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源头活水。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