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里的营养被谁吸走了

2012-04-23 08:04 来源:重庆时报

  据央视近日调查,2012年4月9日,云南镇雄县300多名学生,在吃了学校统一供给的营养餐后出现腹泻、高烧等不适症状。记者从孩子们口中得知:“当天吃了米饭、豌豆、小瓜、葵瓜,豌豆闻起来是臭的,很难闻;但是不吃不行,要被罚款,老师说不吃,一次要罚10元。”而调查显示,承包学校食堂的单位竟然没有任何责、权、利的约束,反倒是得到了一些优惠条件。

  从民间团体倡导的免费午餐,到后来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这个进步过程并不容易。正因为营养餐补助来之不易,很多人对营养餐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这一改善计划,让更多孩子不至于因吃不饱而耽误学业、丢掉前途。可就是这么一个承载着无数希望的营养餐计划,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丑闻。

  事实上,营养餐改善计划初出台时,一些地方就出现了为套取国家补贴,虚构学生人数等做法。彼时,曾有人忧虑,营养餐补助会否成为唐僧肉。如今,营养餐丑闻则将这种忧虑直接变成了现实。这难道不是在说明,监管问题早就让人一眼看穿了吗?在被全国关注的营养午餐补助上,监管状态尚且如此羸弱,又怎能让人指望事件的警示效应会让试图违规者望而却步呢?我甚至觉得,在给学生们改善营养餐之前,似乎更有必要给某些肩负重任的监管部门补补营养。否则,就很容易因为监管缺乏,导致营养餐中的营养出现各种流失,最终损伤的,除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有社会公信力。

  当下,我们总是在说,应该建设一个互助型社会,人们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但事实上,互助却成了时下的稀缺资源,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还陷入了互害的漩涡。比如营养餐计划,如果监管足够严厉,如果那些执行营养餐计划的校长与老师们有起码的责任与良知,营养餐也许会成为改善公信力的绝佳载体,而不是公信力损伤的标本。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