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晏扬:名校在京扩招不是偶然也很不合时宜

2012-07-10 07:23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据《北京晨报》报道,日前,清华大学在北京提前批次录取结束,最终理科录取12人,文科录取3人,录取人数是原招生计划(理科2人、文科3人)的3倍;中国人民大学今年原计划在京提前批次录取14人,最终录取了18人。

  光是提前批次就一下子在京扩招10人,清华大学好“慷慨”。要知道,2008年汶川地震后,清华等名校高调宣称增加在四川的招生名额,最后,清华在川招生80人,仅比原计划扩招2人。2011年,清华大学在自主招生中设立贫困生优惠方案,方案面向全国592个贫困县,最后,仅有8名贫困县学生通过优惠政策考上清华。

  名校在京扩招不是偶然现象,既非今年才有,也不限于提前批次。比如,2010年,北京大学在京录取人数比招生计划增加112人,扩招比例达44%,而且这是北大连续3年在京扩招。

  重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按说是全国人民共有的大学,但一些重点大学“本地化”趋向明显,在招生时过于偏爱本地考生,致使各地考生上重点大学的难度和比例相差悬殊。为遏制这种现象,教育部曾多次要求重点大学压缩本地招生名额,但一些名校则跟教育部打起太极拳——本地招生计划比以前有所减少,在实际录取时却“临时”大幅扩招。

  众多名校为何纷纷在京扩招?原因不详,理由不明。清华大学招办表示,今年清华在京提前批次报考踊跃,而且高分考生云集。如果以此作为扩招理由,显然站不住脚。清华作为国内顶尖高等学府,何止北京考生报考踊跃,其他地方考生报考的热情更高,可谓望眼欲穿、魂牵梦萦。而所谓“高分考生云集”,众所周知,北京等省市高考单独命题,与各地考生成绩并不具可比性,各地报考清华无不是“高分考生云集”,为何只在北京扩招?这明显不合时宜。

  北京的重点大学最多,考生却很少,他们上重点大学远比其他地方考生容易,众多高校在京连年扩招,无疑会加剧高考录取的不公平。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日前透露,国务院已经同意有关推行“异地高考”的意见,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人们的热议。说来说去,推行“异地高考”的最大困难或障碍在于目前各地高考录取比例相差巨大,录取比例高的地方往往又是外来人口输入地,户籍居民不愿意外来人口子女挤占既得利益,外来人口则认为这种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早该破除。双方争执不下,政策举棋不定,在此背景下,一些名牌高校却纷纷在京扩招,进一步拉大重点大学录取比例的差距,将会在客观上给推行“异地高考”制造更大的现实障碍,引发争议。

  作为高等学府,理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均衡教育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上作出努力。高校无力改变城乡教育不公的现状,但至少可在高考录取时不歧视农村考生;高校无力推行“异地高考”,但至少可在缩小各地录取比例上有所作为,为推行“异地高考”创造条件。这是高校尤其是名牌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晏扬)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