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表哥”杨达才终得落马 监督仍须努力

2012-09-22 09:54 来源:南方都市报

  今天,我们谈谈“表哥”。

  “表哥”者,在近一个月的中国舆论热议中,特指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8月26日,陕西延安境内发生特大交通事故,30多名乘客不幸罹难。在新华社拍下的现场图片中,事故现场官员“憨笑”的照片引来愤怒网友的密集围观。不久,局长杨达才被锁定,进而网友关注点从笑脸及至手表,发现其不同场合佩戴价值不菲的多块手表,“表哥”始得名。昨日,该事件传来阶段性处理结果,“表哥”杨达才终被撤职,有关部门称“对调查中发现的其他违纪线索,正在进一步调查”。

  感慨,抑或愤懑,一个官员的奢侈品(乃至贪腐)调查,需要耗费的公共资源已然不少。而今“表哥”终得落马,舆论或可就个案权作小结,但亦实无法忽略于此期间,网友、媒体所经历的诸种艰难:包括当事人现身微博,咬定五块额度后,六七八九十不断出炉的忍俊不禁;包括由手表到手镯,进而眼镜、皮带的互联网坚持,媒体,特别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央媒官微的不懈跟进;包括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后,十余日不见进展而当事人“每日正常上班”的沮丧……甚至就在两天前,大学生就杨局长工资事项申请信息公开的努力,也遭遇闭门羹——— 陕财政厅复函称“不属公开范畴”,并祝申请人“学习进步”。“表哥”落马,如能算作所谓“庶民的胜利”,那这胜利显然满是艰辛,舆论的疲惫已大过喜悦。

  不独“表哥”一例,公共事件调查与处理的不可预期,或与职责部门回应的节奏不够规律有关。当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成为显学,把握新闻遗忘规律被写入各种预案文本。一个新闻热点盖掉另一个尚无结果的旧闻,正如“表哥”冲淡了公众对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的跟进与追问。须明确,此恐不独为媒体的尴尬,各种刚性监督与问责的制度设计缘何被虚置、为何不跟进,或才是真问题。诚如前日南都社论所言,“不断头的新闻,才能彰显舆论正能量”,但谁该接下舆论的棒、启动严苛的调查与问责,而非助其躲监督、避风头?相较于同期热点,仍应给陕西方面以肯定,并期待对“表哥”的进一步调查乃至司法处理,原因亦在于此。

  “表哥”之后,可能另有新的隐忧。@新华社中国网事呼吁“让意外成为常态”,@人民日报昨日也论及,“当开会不抽名烟、应酬不戴名表、上班不开名车成为官场新警示;当好烟被拆成裸体烟、好鞋被抠掉商标、好表被藏在袖口”,监督何为?谁来盯紧权力,权力因何生畏,各界发问语带悲怆,意在示警。

  官员热衷奢侈品现象已获有关部门重视,国务院法制办新出台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便对“采购奢侈品”行为设定了多项处分类别。制度反馈的滞后性或是必然,但反腐监督的机制与腐败新花样之间的较量,并不仅是时间先后的追赶,更应是权力透明与制衡的有效性考验。官员热衷奢侈品,或者沉迷女色,不仅事关消费习惯与生活作风,其夸张的行为语言背后有着高昂的对价成本。

  循着线索、拓开思路,对权力寻租、贪腐徇私的查处,须唤起一切可能的力量,包括新兴的互联网资源,制度反腐应有起码的开源姿态。不姑息、不容忍,首先便是对意外曝光的官员问题,一查到底。进一步说,公职人员合法收入与奢侈品之间的格格不入,所凸显的仍是权力的监督乏力。

  “表哥”杨达才的落马,于至今仍对舆论遗忘心存侥幸的被监督群体而言,不啻为一个案例教学———“表哥”之后,避风头的心理会越来越不可靠,这是权力终须被监督的必然。官员所需要习惯的,不仅是收敛起某些与其身份存在矛盾的嗜好,更应尽快适应在聚光灯下被紧盯的状态,在监督之下谨慎行使权力。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