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河北省无极县未经检疫合格的注水牛肉,随便进入石家庄市场,无人管理;一场“暴风”行动还没有开始,居然就有人通风报信。为了让牛肉卖相更好,屠户不仅会加水,还会在水中加“药”,有胶粉、卤粉、防腐剂和泡打粉等。屠户称,工商部门时常会来检查,但要些钱就走。(详见今日《河南商报》A19版)
说实话,在这个肉早就没有了肉味的时代,速成肉、瘦肉精肉以及注水肉,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相比明显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瘦肉精猪肉、速成鸡肉,注水牛肉除了用来赚黑钱之外,似乎已经算是恶劣程度较低的了。可是,为了让肉更能吃水,为了打进去更多的水,奸商同样会加药。公众那点“仅仅只是加水”的底线,也被归为一种奢望。
此事曝光当晚,“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连夜行动’,对此进行‘专项整治’,对违法者‘严打严查’”。——看,一遇到曝光,所有“公众最讨厌的官话套话”都来了。如果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专项整治”很快就会不了了之;如果事情真闹大了,也许还会有几个芝麻官会被“免职”——他们享受一段或短或长的带薪假期,然后找个机会复出。毒奶粉事件中被处分的官员尚且“个个还在”,像注水牛肉这等小事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针对食品安全,我们并不缺少明文的规定,也不缺少供养的监管机构。之所以会出现易粪相食的现状,不但有奸商攫取利润的疯狂,更有执法者的失职渎职与沆瀣一气。在注水牛肉的所有检查监督环节中,所谓执法其实就是收钱;而在所有的易粪相食行为中,“执法等于收钱”无不是罪魁祸首。只不过,在更大的层面上,行贿的方式会更高明,交易的方式会更隐蔽。因为“执法等于收钱”,所以监管部门成虚置摆设,所以相关法规是废纸一张,所以奸商没有风险,所以他们无恶不作。
不仅如此,执法部门的搜刮以及奸商孝敬贪官的费用,最后都会化为奸商的成本,而“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必然会变本加厉于既有的恶行。执法部门搜刮走了多少钱,与消费者吃的牛肉里含有多少水,其实是成正比的。只要执法人员可以继续失职渎职而不用担忧被永不录用,只要贪官污吏可以权力变现执法搞钱而不用担忧被追究刑责,那么,易粪相食就是消费者难逃的宿命。因为,安全的食品必然首先是监管出来的,然后才能是生产出来的。(舒圣祥)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