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丁建庭:市场化并不意味价格必然上涨

2013-03-13 09:06 来源:南方日报

  3月10日,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正式亮相。与此前不少媒体的分析预测一样,铁路系统将实现政企分开,铁道部的行政职责将划归交通运输部,企业职责将由计划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毫无疑问,政企分开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这是推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效率的重要一步,有利于形成政府依法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社会广泛参与的铁路发展新格局。

  这一改革方案不出所料地引发了社会热议,代表委员、社会舆论普遍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改革的进步意义。但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他们更关心铁路改革的效果。换句话说,就是火车票会不会涨价,一票难求能否缓解。而铁道部负责人关于按照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来定票价的表态,不仅让股市的铁路基建板块应声而涨,而且更让公众担心票价上涨将不可避免。长期以来,在中国特定的语境中,每当提及“企业化经营”、“按市场规律办”、“市场化改革”、“与国际接轨”,公众首先想到的就是商品价格即将上涨。

  此时尤其需要厘清的是,铁路改革与票价上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铁路改革的目的是政企分开,一方面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是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其最终指向是减少权力的肆意干预,让市场最大限度地决定铁路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简而言之,机构改革绝不是为了涨价,而是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铁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两者之间有关系,但并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另一个需要厘清的是,市场化与票价上涨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让市场的力量在价格形成过程中发挥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有利于让价格机制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优势,这有别于政府保护性定价和企业垄断定价。虽然票价上涨也是一个市场问题,但票价从根本上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以及经营成本,也就是说,市场化的结果有可能涨价也有可能降价。

  不可否认,当前的火车票价大体上仍处于低价时代,当然不包括直逼飞机票价的高铁票。这是由铁路的公益性质决定的。即使是按照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来定票价,也不能忽视铁路行业的公益性质,不能简单地以营利为企业经营目的,不能不考虑公众现实感受与承受能力。此外,如果按照市场规律办,还必须充分考虑供求关系和经营成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铁路的运力都无法满足全部消费者的需求,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将长期存在。但这不能成为票价肆意上涨的市场理由。一则因为铁路尚处于垄断地位,单纯的垄断定价不可行;二则因为运营成本尚未做到公开透明,既然市场化了,首先就要让火车票成本清晰起来,否则就难以改变铁路系统“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公众认知。如果没有市场竞争,没有成本公开,单纯依托供需关系的价格上涨,实质上只是一种垄断,恰是一种市场要挟。

  改革是为了增进公众的福祉,市场化改革方向是大势所趋,但市场化并不意味价格的必然上涨。要打消公众关于“市场化=涨价”的疑虑,关键还是要落实市场化改革。只有真正做到了市场化,才会形成市场化票价,才会真正让公众信服。

责编:周艳博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