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友对“最美姿势”的点赞,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正能量,也感受到了公众对于“最美医生”和“最美医德”的渴求。
近日,西安医务人员的朋友圈里疯传一组照片:9岁小女孩躺在手术椅上,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医生屈铁军跪地40多分钟为其手术,被网友称为“最美姿势”。屈铁军也没有想到照片在朋友圈疯传之后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他说手术只能采用卧姿或跪姿,将手术床抬高医生就不用跪了,但是操作会很不便利,也会影响手术的精细性。
这样的姿势之所以被网友形容为“最美”,在于这名医生并非刻意为之,恰是一种自然的职业举动。越非人为“造美”,越是出于“医者仁心、精益求精”的行随心动,越能直接感动世道人心,从而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心距”。置于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之下,医者身上散发出的这种职业美感,的确沁人心脾、甚为珍贵。
其实,这样的“最美镜头”并非个案。日前,一组手术室里男医生哄“小萝莉”的温馨照片,就在广大医生圈、微博微信上大量“疯传”,点击率成几何数上升。照片记录了即将做心脏外科手术的小女孩,在浙大附属儿童医院心外副主任石卓“大叔”像温暖母亲一样的耐心安抚下,转哭为静。不过,与屈铁军一样,石卓对他的“靓照”瞬间走红网络也感突然。他认为,这是一名医者的自觉行动,而这种画面在手术室里并不少见。语言、眼神、怀抱安慰患者,手术室里几乎所有人都这样做过。
颇长一段时间以来,虽然诸如开大处方、收受红包、对病人心急火躁、缺失“耐心、仁心”的医护人员的报道时有曝光,有的个案还非常极端,刺痛公众眼球。但我仍然坚信,这些医生仍非医护队伍中的主体,他们只能代表极少数群体中的一员,即便一粒老鼠屎能弄坏一锅汤,“收红包”医生也不能抹杀“医者父母心”的客观存在,他们的“最美姿势”仍然是医卫行业的主体构成,他们也必将带动和影响更多“仁心仁术”的医生在医卫领域“遍地开花”。
要培育起“最美姿势”生存和壮大的土壤,就必须完善制度,进一步净化医卫领域长期积存的各种流弊。比如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医卫领域的“功利思维”?是什么机制与障碍让“医药分家”难以落实?其实,很多医生也是身不由己,医院要提高收入,就只能增加门诊量、多收病人、多开检查,病人一多,根本无力实现耐心沟通,也无法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基于此,我们需要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大政府投入,建立补偿机制,充分承认医生的劳动价值,调动医生的积极性,而非让医生靠卖药和开检查单赚钱。医患关系紧张,病灶还是出在制度上,只要医卫领域的制度土壤重回良性,每一个医生的姿势都会越来越美。(周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