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起普通的医疗纠纷将演变成两大组织甚至科学家与医生群体之间的互掐。
1月11日,一名孕妇在北医三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因为先后3份官方声明的出现,事件迅速在网上发酵。先是死者单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函,请求医院给出一份真实、完整的调查结论;紧接着北医三院回应事件经过,并指出死者家属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医疗秩序;随后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力挺院方,质疑中科院理化所发声明的程序合理性,表示相信法律会给纠纷双方一个交代。(1月17日《北京青年报》)
倘若没有中科院理化所的一纸公函,这原本只是医院里常见的生死悲剧,或者只是医院里常见的医疗纠纷。医学不是万能的,也要容许失误,不可能拯救所有危难,生离死别因此总是难免;与此同时,每个行业都有平庸者与失德者,而医生的平庸或失德往往以生命作为代价。由于两者界限的模糊,由于专业信息的不对称,医疗纠纷于是成为难治之症。
此事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关键,是中科院理化所盖章的公函。家属的想法也许挺简单,就是要借此告诉医院,咱也是有“背景”的,不是没单位的小职员;公函还没送到医院,就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开,借此对医院施压。中科院理化所为什么要出具这份公函?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位关爱员工,还是拿公章的人基于和死者的私交?就像有些地方部门曾给法院发函干预审判,中科院理化所的这份公函本身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事实上却构成了公开的施压。
既然都是组织出面,中科院理化所为员工出面在先,中国医师协会随后为北医三院出面,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一起普通的医疗纠纷似乎演变成了两大组织甚至科学家与医生两大群体之间的互掐。科学家与医生都是高知群体,都是金字塔顶尖上的人,最应该讲科学精神和职业精神,此刻围观的公众却只看到了公器私用、意气用事,没有法治意识,没有尊重意识。即使没有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的行为,“公函施压”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医闹”,中科院理化所的表现事实上成了“医闹”的后援团。解决医疗纠纷应该靠事实说话、靠科学说话,而不是靠背景说话、靠单位比拼,否则哪还有公平正义可言?
不要觉得中科院理化所的公函与你无关。每一次医闹事件都会反映到医生看病的态度,每一次杀医事件也都会影响医生专业的作为,这是一个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魔咒里,片面的指责或激动的互骂是“紧箍咒”,公正的旁观者和理性的当事人才是“松箍咒”。(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