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会”究竟有多少积极性可言?

2013-06-19 08:24 来源:新京报

  兄弟会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活动,应扶持鼓励,但有黑社会嫌疑的兄弟会,予以取缔则是司法惯例。

  被称为“互助平台”的青年兄弟会,近来不断被媒体曝光。昨日,新京报发表学者贾西津《别把“青年兄弟会”都当成“黑社会”》的文章认为,兄弟会是“互益性民间结社,是地方社会资本活跃的体现,政府应慎重对待,不能将之都当成黑社会”。

  诚然,兄弟会的确标榜“互益互助”,有时也做些集资修路的事情,但是否标榜“互益互助”的,就是正当团体?

  实际上,古今中外一切结社,不论正当不正当、合法不合法,哪一家不是标榜“互益互助”?要考察一个社团、组织究竟是积极面更多,还是相反,仅从其名目、口号、成员自辩来观察,显然是缘木求鱼,而更应看其是怎么个“互益互助”,如何集资修路。

  综合有关信息可知,这类组织普遍存在小圈子、半封闭的特性,趋附富豪、权贵,排斥异己、外姓、外族和外地人。贾西津的文章,也承认兄弟会“有排斥外人、帮派势力之嫌”。既然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且所谓“兄弟”,通常情况下不过十几二十人的狭隘圈子,如此组织,又有多少积极性可言?

  实际上,相当多的兄弟会卷入了诸如族群斗殴、欺行霸市、高息放贷,甚至收受保护费等是非。对于这些有黑社会嫌疑的兄弟会,予以取缔是各国司法界惯例,意大利和美国警方就以严厉的手段对付黑手党;即便未涉及这些,而只是小圈子拉帮结党,这样狭隘、排外的小圈子,其消极意义也远大于积极意义,一刀切强制取缔固然过度反应,曲笔袒护,则更加不可。

  确实,当前中国民间组织处于极不发达的状态,这是事实,对那些具有社会积极意义的组织和活动,不仅应宽容,更应扶持、鼓励。但类似兄弟会这样的“半黑半白”团体,其存在、发展和蔓延,和开放、兼容、互通的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利少弊多。对这些“小圈子”的宽容,无异于是对“大圈子”的苛待?(陶短房)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