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不要假想制度不公

2013-11-26 08:34 来源:长江日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除了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外,原则上所有公职人员不得生育二胎,如违法生育,将革除公职。据此有媒体得出结论,公职人员将成为该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原因是“多生一个不再影响仕途”。

  当公共政策有利于某一特殊群体,譬如公职人员,就很容易引得群情激奋,继而怀疑该制度的公平性。很多网友愤愤不平地认为,公职人员本来就享受着稳定的收入与福利,如今在二胎政策中又成了最大受益者,可谓好事占尽。

  事实上,“公职人员最受益单独生二胎政策”是一个伪命题,它本身就是有些媒体为了挑起舆论争端而刻意制造的话题。不可否认,在多数情况下,公共政策确实有利于公职人员。但就“单独生二胎”这一政策而言,不能如此简单地下结论。

  在之前的政策背景下,一般人超生所承担的最大处罚就是罚款,而公职人员超生不仅要罚款,还会丢公职。全面放开“单独生二胎”不过是让所有人回到了同样的权利起点。如果把“单独生二胎”看作是一种权利的回归,那么就能清楚地发现,公职人员如今“最受益”是建立在此前“最受害”的基础上。

  “公职人员最受益单独生二胎政策”貌似找到了一个独特的报道视角,本质上却是在刻意假想一种制度不公。按照这些媒体报道的逻辑,公职人员最受益,那么其他群体就吃亏了。公共决策理应一视同仁,凭什么公职人员最受益?普通民众是不是又成了改革的牺牲品?很多时候,在媒体的舆论挑拨下,人们没有太多耐心去仔细思考。尤其在当下社会,不公之事处处可见,当“公职人员”、“最受益”、“政策”这样的字眼出现在公众视野时,无疑会强化社会上的对立情绪。

  当前公职人员确实得到了很多,但这不表明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制造对立情绪。对媒体而言,有监督的职责与使命,但保持理性、不故意制造话题,才是更大的社会责任。(吴龙贵)

责编:刘大彬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