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新闻评论
映象首页 > 新闻评论 > 评论新青年 > 正文

“红包”换“红脸”究其何因?

2016-03-08 10:17 来源:映象网

[摘要] 红包文化本是出自于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一种正常人际关系,收送红包也是华人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

  过年过节在微信里抢红包本是一件欢乐的事情,可家住海淀区的王老汉和刘老太却因为抢红包在微信群内被谩骂,憋了一肚子的气。后未能就此事达成和解,老夫妇一怒将对方起诉至法院,要求对二人停止侵权、删除相关发帖、消除影响、在该微信群内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各200元。日前,海淀法院受理此案。(3月7日 北京晨报)

  据了解,事情发生在2016年元宵节前,由原在某县插队老知青为主组成的微信群内兴起抢红包活动,他们两口子也参与其中。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开始只会抢不会发,引起金先生和郭先生不满。他们从2月20日早上开始,用极其肮脏、恶毒、下作的语言对夫妇二人进行漫骂、侮辱、嘲弄和攻击,历时三天。老两口认为如此行为严重损害了二老的名誉、形象和尊严,侮辱了他们的人格,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上次,为此才对峙法庭。

  红包文化本是出自于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一种正常人际关系,收送红包也是华人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自腾讯旗下产品微信于2014年1月27日推出的网络微信红包后,用微信发红包、抢红包便成为时下流行的互送祝福方式,在很多人眼里,微信红包就是一声问候、一句祝福,对于红包内显示的数字并无在意,“抢”红包就类似于“抢”福。而新闻里所说的金先生和郭先生因夫妻二人只抢红包而未回敬的行为产生谩骂与侮辱,是不是早已违背了“祝福”二字,群内都是插队的老知青,这些不应该是“革命友谊”、“情比金坚”吗?难道仅仅因为“来而不往非礼也”而抢“红脸”?还是在他们的心中已经将“微信红包”覆盖了其他含义?

  “微信红包”数额从0.01元到200元不等,从表面来看,“微信红包”发的是电子货币,但实际是从银行卡上转过去的钱,是货真价实的货币。手机抢红包只是同事、亲友之间增进感情的游戏,数额不大,可由于“微信红包”具有隐蔽性、灵活性,是特殊的利益输送渠道,也就与收受现金没有什么区别,不乏一些人将娱乐性的“红包”沾染了“铜臭味”,这也就是为何送祝福的“红包”能让人“红了脸”。

  虽然春节假期刚刚结束,“红包雨”能稍事停歇,但笔者还要提醒广大市民,“因“红包”抢“红脸”不合适,将“红包”沾染“铜臭味”更不可为。笔者建议,一是优化对“微信红包”设限,对每人每天的发红包、收红包交易额进行设定,比如每天不超过1000元等;二是领导干部莫以为“红包”金额小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以免贪腐“大门”打开后一发不可收拾;三是谨防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红包”设圈套,造成财产损失。还“微信红包”代表娱乐与祝福的初衷。(贾婉璐)

(责任编辑:张释文)

微视评

新华社评论员:筑牢奋进新时代的宪法根基

筑牢奋进新时代的宪法根基

我国宪法是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又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是我国宪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