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有“余粮”心不慌

2017-07-03 09:11 来源:映象网

  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啃硬骨头阶段,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攻坚拔赛的关键时期,党的工作不断面临新形式、新情况、新问题。这也让我们党的许多干部感觉到了“本领恐慌”,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式和群众的要求不相适应。例如,最近报道的某扶贫干部到了贫困点,面对因病致贫的群众咨询大病系统筹报销政策,支吾着半天回答不上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就业、社保、医保等基层利益关系以“串并联”的形式发生着纵深的变化,这就要求党的干部在“本领”上有储备,面对各种情况、问题做到“脸不红、心不跳”,从容应对。

  找准良药,抓住时机,解“知识匮乏”之症。知识来源于学习,学习是解本领恐慌的最好良药;学习是不让干部思维固化的润滑剂;学习是运转“新办法”的“造血机”。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关乎国运,所以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在眼下的工作和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学习的机会,各大新闻网站、专题报道、培训、实地调研、外出考察等各式各样的学习机会摆在每个领导干部的眼前,这是就是学习的时机。所以,学习不一定要在特定的地方、特定的场合等,只要党员干部愿意“真学习”,处处可以补“精神之钙”。

  夯实基础,俯下身子,攒能力。党一直要求我们工作的推进基础在于学,关键在于做。现在“年轻化、现代化、时代化”的干部逐步走向基层,这类领导干部许多是刚从学校到机关的,他们有知识基础,却缺乏基层经验。当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增加时,我们对干部的能力考察重于对学历的考察。书本上的知识,需要落地生根,这就要求从领导干部从基层来、从群众中来。基层工作的洗礼给予党员干部着力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的能力,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俯下身子,沉于实干,耐着性子,服务基层。每位干部都需要实事求是的向群众索要经验、方法,夯实自身的基础,更好的为人民谋福祉。

  自我找“压力”,为“本领”添“动力”。现在对干部选拔任用更为细化、科学。需要对综合素质、工作业绩、群众考核、责任担当等方面综合考量,干部自身需要从这些方面找压力,要有紧张的感觉,要有一种“高考”倒计时的压迫感,从而规划前景,向着目标奋进。用压力倒逼自己,从而提供源动力,“压力”与“动力”是相辅相成的,为人民服务这个重担给予“党员干部”“压力”,这个“压力”在干部身上做功,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领导干部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干部的“本领恐慌”在时代的变化、问题的不断出现上是长期存在的,要让领导干部这个“铺子”正常运行,就要进出得当,有“出货”就要有“进货”,存足货品,防止库存不足不够供应。同时,做到“差什么补什么”,应对服务“市场”的万千变化,做到游刃有余。存足“本领余粮”,任何时候都不会闹饥荒,时刻做到不慌不忙、气定神闲的应对时代的变迁。(肖霞)

责编:王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