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贪欲成为“诚信荒”的底气

2017-12-19 14:21 来源:映象网

  前两天,长春市民杨先生去饭店点了一道叫做“石锅海胆豆腐”的菜,“海胆炖豆腐,上来发现里面没有海胆,全是豆腐。”杨先生气愤地给新文化记者打去电话。经调查,店家作出“因为菜里加的并不是整个的海胆,这种原汁海胆遇到石锅里的热汤,很容易快速沉底儿散开”的回应,引来网友的唏嘘。(中国青年网12月17日)

  小品中曾经演绎的《海参炒面》片段仍让人记忆犹新,吃面者发现面中没有海参,便找来店家理论,店家却以海参被炒出锅了应付作答,似乎夸张的情节,惹得观众捧腹大笑。诚然,这样的情节在生活中并非不可见。杨先生此次遇到的“石锅海胆豆腐”事件,就自带些许“荒唐”。海胆炖豆腐成了豆腐炖豆腐,“主角”海胆在全程中未曾“现身”,一道菜现实与图片的对比,竟然有了网络买家秀的“高度”。加之店主作出的回应表态,不难看出在理想与现实不符的现象背后,是作为商家存在的“诚信荒”,和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漠然。

  无独有偶,网络也曾披露商家售卖只见银耳不见鹿茸的“鹿茸银耳汤”等违背诚信的骗局。这样的行为,是自欺欺人,更是掩耳盗铃。作为商家,一个面向于市场,以谋取利益、服务消费者为目的的存在,不应仅仅是“鼠目寸光”,利用欺瞒和文字游戏等“骗”取消费者的钱财,这样的做生意方法不正当、不科学,更加不光彩。而这样并非少数存在于市场的畸形之态,应当采取合理办法加以纠正和遏制,还给消费者知情权和自由权,还市场一片蔚然之态。

  笔者认为,此种不良业态当根治。一方面,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利用“小聪明”来骗取消费者钱财行为的惩戒力度。在社会公众,尤其对商家做好正向宣传教育,利用法律武器,警示和告知错误的偿还代价,为商家树立诚信为商的思想注入能量。作为商家,更应明确为何为商、何为为商,把行商的道义和原则牢固根植于内心,抵制一切损害他人利益为途径的做法。同时,还要完善服务,比如为一些可能产生争议的菜品,把分量、克数等表明,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当然,维护良好消费业态亦需消费者助力。此次事件杨先生因愤懑而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但曾就餐于此家店面的其他消费者,为何选择等闲视之,这是需要民众思考和改进的,稳固和净化买卖环境,是需要民众共同来抵制和卡控的。

  “石锅海胆豆腐”,沉底的是良知,散去的是诚信。希冀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携手共进,抵制不良行商业态,让市场良好生态蔚然成风。(郭靖)

责编:王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