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老水文”与4860眼水井

2012-04-05 09:53 来源:东方今报

  1985年9月起连续大旱10个月之久,80万亩农作物全部受灾;1994年冬至1995年春,滴雨未见,持续8个月大旱;1997年4~10月大旱,成灾面积54万亩,秋粮大面积绝收;1999年10月至2000年6月底,除1月13日降一次大雪外,滴水未降,小麦大面积干枯,人畜吃水告急。——摘自《林州市志》

  □东方今报记者 杨永平/文 通讯员 叶晨/图

  泪与水

  2012年3月28日,清明前夕,安阳县烈士陵园松柏青翠,宁静肃穆。

  悼念“活龙王”刘振江的活动在这里举行。 刘振江,1942年出生,原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首席地质专家。2011年7月27日,在勘探找井途中,因交通事故不幸殉职,时年69岁。 从1961年参加工作到去世,刘振江找水打井50年,在豫北13个县(市)以及河北、山西开发成井4860余眼,成井率高达98%,尤其是在最缺水的林州,定井打井1000余眼,解决了20多万人的饮水难题。百姓多处为他立碑铭功,尊他为“找水活龙王”。 上午10时,悼念活动开始。 刘振江单位的领导和部分同事,安阳市、林州市有关领导,以及林州许多村庄自发组织起来的村民,在这一时刻都相继赶来。村民们手里拿着矿泉水瓶,里面盛的是“刘工”为他们村打井的井水。村民一一走过灵前,噙着泪,将瓶里的水轻轻倒出。

  “传说”

  今年3月23日,林县成千上万的人,翻山越岭,来到世世代代缺水的彰化村,庆祝全县有史以来打成的头一眼活水井,亲眼看看人称“活龙王”的找水人刘振江。

  ——摘自《河南日报》1982年7月27日头版头条《找水的“活龙王”——记省冶金第一地质大队水文工程师刘振江》 这是30年前的一篇报道,刊发在1982年7月27日的《河南日报》头版,报纸已经发黄,刘振江的二儿子刘红罡一直珍藏着,同时珍藏的,还有父亲生前的大大小小荣誉证书,满满一手提袋。 距刊发那篇报道整整29年,2011年7月27日,刘振江倒下了,在他的身后,是4000多眼活水井,20多万人吃上了井水,40多万人饮水质量得到改善,50多万亩旱地变成旱涝保收田。 “出事的那天,我和‘老爷子’在一辆车上。小崔脑村村民让去帮他们找井,刚吃过早饭,‘老爷子’就催我们出发。”抗旱打井突击队成员、河南有色岩土工程公司工程师高维征说,这几年一直和刘振江一起找井打井,和地质队的同事们一样,他一直称呼“刘工”为“老爷子”。 “现在的技术,打井不难,难的是‘定井’。林州这地方,打井至少需要300米深,不出水,几十万元就白瞎了。‘老爷子’厉害就在于他在哪个地方跺跺脚,说这儿有水,就肯定有水。” “‘老爷子’当然不是神仙,你看看他的笔记本。”王庆阁也是抗旱打井突击队的工程师,他递给记者一个笔记本,一页一页都是地质资料、井的方位图。 “‘老爷子’1961年毕业于郑州煤田地质学校水文工程地质专业,1964年从义马矿务局调到地质一队,从此没离开。他整天爬山过沟,研究岩性,整理地质资料,分析煤矿钻孔钻出的岩粉。简单说吧,定一眼井的井位,如果对周围三五公里的地质构造、岩层不了解,是‘定’不了的。有时为‘定’一眼井,老爷子闷几天,不停地抽烟。” “别说林州的老百姓几乎都认识‘老爷子’,就是山上的石头、树也都认识他。”高维征说,“老爷子”在林州的日子,总是“上山一袋馒头,下山一袋石头”,而在这里,已经没有哪里是他没走过的地方。“灰岩砂岩含水,火岩页岩泥岩没水,500米外,‘老爷子’扫一眼就能看出山上石头的岩性”。

  “恒世铭记”

  河顺镇井上村自古以来没有打水井的历史,先民栖于此历今600载,人畜饮水,庄稼浇灌,皆仰于天,乡民渴水久矣。二零一一年遭遇六十年未遇大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在安阳成立抗旱指挥部成立抗旱打井找水队,队中有“活龙王”之誉的高级工程师刘振江“定井”于此,饮水思源,为纪念刘振江工程师,我们将此井定名“振江井”。

  ——井上村全体村民 二零一二年三月敬立 井上村,一个很优美的名字,但这个村没有井。 3月28日下午,记者出安阳西行40公里,来到一个半山坡上,这里就是林州市河顺镇井上村。 村前的坡地,高高的钻井架还矗立着,沿井正在铺设水管,通向每个村民家里。井上挂着两条横幅,一条是“井上村村民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一条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永远怀念刘振江”,井边有一个“振江井”石碑,碑上横书“恒世铭记”。 去年春,豫北大旱,中央及省委省政府要求地勘单位组建抗旱打井突击队,抗旱救灾。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在安阳成立抗旱指挥部,本已退休的刘振江主动请求“归队”,原因很简单,“没有谁比我更熟悉豫北的地质情况了。”同行的工程师高维征、王庆阁说,“老爷子”1997年退休,其实退而不休,一直在义务帮村民找井。 这次抗旱,井上村是重点村,村里此前打过多次井,都不出水。 井边围满了村民,他们在清明时节,为“振江井”揭碑。从井里取水,跪在碑前,将清水默默地洒在碑上。600年来,这个村有了第一眼井。 百十人几乎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听说有记者来,早早等在那里,希望记者“好好写写刘工”。 “除了娃娃上学,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家的,都来了。”该村支书姓魏,他说,“井上村原有上千口人,因缺水,人逐年离开,现在,全村只剩下400多口人了。” 井上村缺水,49岁的村民李东林有着深刻的记忆,“那时我8岁吧,没水喝,距村8里地的山脚下,有个水坑,渗一夜,第二天早晨坑里会有点水。村民都夜里在那儿排队,坑口小,父母用绳子系着我倒吊坑里,舀点水回家。现在,就是靠水窖,夏季储存一点水,洗菜刷锅洗脚循环使用,有时还需买水,8块钱一吨。洗澡,隔几个月去一次县城,花钱舒服地洗一次。” 刘工来村里找井,李东林就整天跟着他,“我真是太希望找到井了,4月16日开始下钻,4月21日上午出水。”说日期的时候,李东林脱口而出。不仅李东林,这里的村民,对这两个时间点,都能脱口而出。 从定井到出水,高维征见证了整个过程:“钻井开始的第一天,就有村民在这里跪着,上香,晚上也不走。进行到第三天,270米了,仍未出水,井杆断了,工程暂停。‘老爷子’来了,村民都来了,齐刷刷地跪在那里,请求不要停工。‘老爷子’看看钻杆带出的岩粉,说,换井杆,继续打。钻机打到415米时,水喷涌而出。”“出水只有7分钟,全村人都哭了。”李东林说。 “我曾对刘工说,如果打出井,就以你的名字命名 。” 井上村魏支书说,“当时,刘工只是笑笑。现在这口井定名‘振江井’,如果刘工还在,也许他不会同意的。”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