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世界主要大国制裁伊朗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石油?

2012-04-16 10:48 来源:南方周末

  美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从2001年的28.6%下降到了2011年的15%左右。与此相反,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却大大增加了。 (政见 黄雷蕾/图)

  2012年4月10日,伊朗宣布已经停止向西班牙出口石油,可能很快还会中止对德国和意大利的石油销售。四天后,伊朗与世界主要大国将于伊斯坦布尔重启核问题谈判。

  随着伊朗局势再度告急,坊间流传甚广的声音再度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挑事儿”,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石油。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利比亚到伊朗,美国大兵们真的是冲着油田而去的吗?

  有趣的是,2012年3月,中方再次明确表示反对华盛顿提出的对伊朗单边制裁。在大洋彼岸,也有不少美国人认为:中国不支持美国对伊朗的单边制裁,完全是为了从伊朗获得石油。

  在国家之间复杂的利益计算中,能源的确深刻影响着外交和战争决策,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打仗抢石油”那么简单。

  美国打仗,中国“搭便车”

  尽管中东作为世界“油库”的地位毋庸置疑,美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数量及其占总进口的比重都已逐年下降。

  2008年以来,美国每年从伊拉克进口的原油量为:627、449、415、460千桶/天,约合3122、2236、2067、2291万吨/年。战争发动前的2001年,这个数字是795千桶/天,约合3959万吨/年。

  而中国在2008年以来每年从伊拉克进口原油的变化情况为:186、716、1124、1377万吨/年。

  经过8年饱受争议的伊拉克战争,付出数千名士兵的生命为代价,美国从伊拉克获取石油的份额并未上升,反倒是伊拉克出口到中国的石油大增。2009年,伊拉克新政府重启石油公开招标,中标最大项目鲁迈拉油田的,是中石油和英国石油公司(BP)组成的联合团队。

  实际上,美国在中东的最重要原油供应地是其战略同盟——沙特,而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原油供应量比沙特还多。2011年,这三个国家共同为美国提供了超过一半的原油进口。相比之下,伊拉克的石油地位并不那么重要。

  “如果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获取石油,那么战后它首先应该获得资源分配上的决定性权力,以及贸易上、投资上的绝对优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能源、资源及环境项目研究主任孔博说,“但这三点都不存在。”

  与伊拉克类似的情节在阿富汗重演——2011年,塔利班政权垮台后的第一个油气田开发竞标,获胜者还是中石油。当然,阿富汗并不是一个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该国的柴油、汽油等燃料甚至完全依赖进口。阿富汗政府与中石油的合同,是过去几十年里的第一项国际石油生产协议。

  至于利比亚,它从1983年开始就不再是美国的石油来源地。2003年制裁解除后,美国从利比亚的原油进口也少到几乎可以忽略,而中国石油企业则在利比亚大量投资。数据显示,利比亚大约11%的原油出口中国。2009年,该国还登上了“中国十大原油来源国”榜单,位居第九。

  突如其来的战争令与卡扎菲政府签订合同的中国石油企业损失惨重,但现在它们已经重回利比亚,寻求新机会。

  “美国动用了那么多的军事力量,中国在军事方面没有丝毫付出,但获得了‘搭便车’的机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开放的商业竞争、稳定的石油供应、合理的价格水平,这些都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在战后搭上的“便车”。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