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江豚密集死亡事件”为生态敲响警钟 洞庭濒危

2012-05-02 10:35 来源: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安庆 李骞 “那些圆滚滚的小可爱们,遗体上原本暗灰色的表皮已泛黄,不忍目睹。”参与打捞江豚尸体的渔民张建设说。见到这些死亡的江豚,他难过得几度哽咽。

  这是一组令人悲恸的数据:从3月3日到4月18日,短暂的42天内,湖南省洞庭湖区域发现12具江豚尸体。

  江豚之死

  江豚死亡在洞庭湖区域并非首次。但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数量之多,频率之密,在长江流域生态史上十分罕见。

  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域,距今已存活约2500万年,被称为“水中大熊猫”。老渔民视江豚为“湖神”——每到变天或湖面刮大风之际,江豚定会在浩瀚的湖面上来回跳跃,成群结队。透过这一特殊信号,渔民们能择机安全返航。

  如今,这些“湖神”却自身难保。近20年来,长江江豚种群量快速衰减,科学家们甚至担心,长江江豚或将重蹈白鳍豚“功能性灭绝”覆辙,成为下一个灭绝的淡水豚类。

  与洞庭湖相类似,今年2月以来,江西鄱阳湖死亡江豚数量也超过了20头。专家估计,目前长江流域江豚总数量估计为800至1200头,其中鄱阳湖的江豚数量大约300至400头,占长江流域江豚总数的1/3。

  “你知道熊猫吗?你知道江豚吗?”半年间,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一直像“机器人”一样,在岳阳市民中询问这两个问题。中科院豚类专家王丁忧心忡忡地说:“长江江豚以每年15%的速度锐减,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更少。”

  对于江豚之死,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慨叹“这是必然,不是偶然;是人祸,不是天灾”。

  “江豚若灭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罪责。”说这话时,岳阳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一脸倦容。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狭小办公室里,各种江豚保护宣传资料将徐的办公桌堆得“像座小山”,三人沙发旁是一床简单的棉被。自从江豚密集死亡事件后,徐吃住都在这里,玻璃茶几上,还摆放着一瓶自制剁辣椒酱。

  一群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媒体记者,将身材瘦弱的徐逼在小屋的一角。徐坦言自己压力巨大,江豚保护协会实际上是徐的“兼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南日报》岳阳记者站长(处级)。为保护江豚,徐1月30日在湖南日报旗下《华声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江豚灭绝在即 渔政部门“捉放曹”致滥捕滥捞》的长篇监督性报道,一时轰动岳阳。

  为了不让江豚重蹈白鳍豚的覆辙,今年3月,他自己掏钱组成民间协会做宣传,对江豚进行保护。协会成员约50人,有官员、渔民、教师、企业家,还有两名摄影师。发现被伤害的江豚,协会鼓励群众举报。

  “我们没有执法权,只能对非法捕捞者进行劝导,打电话给渔政部门和媒体。”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何大明说。江豚密集死亡事件发生后,为保护江豚,何大明和江克明每天都要在洞庭湖上巡逻,远处是依旧轰鸣的采砂船。

  生态敲响警钟

  “江豚密集死亡事件”为洞庭湖生态敲响了警钟。

  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项目办公室韦宝玉称,江豚是旗舰性物种,如果江豚连续死亡或者灭绝,将引起一场生态灾难,因为作为食物链的顶层,不适合江豚生存的地方,肯定也不适合其他生物生存。

  东洞庭湖地区物种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13种,二级保护的有65种。被誉为国内重要的“拯救濒危动物希望地”、“人类文明湿地”,重要的“基因库”、“淡水库”和“碳库”。

  如今,很多环保人士担心洞庭湖的珍稀动植物,会像多米诺骨牌倒下——目前白鹤、白枕鹤、白鹳、黑鹳、小天鹅、中华秋沙鸭、中华鲟等物种也濒临灭绝。

  2012年1月环洞庭湖鸟类调查显示,湖区仅监测到鸟类10.3843万只,较2011年1月少了近42%;国际濒危物种东方白鹳由802只下降到仅8只,鸿雁由原来的3000多只下降到不足100只,小白额雁的数量也下降了40%,洞庭湖原有200只白鹤,在2012年1月仅见3只。同时,江豚的数量也在锐减,2010年之前专家还预测洞庭湖有江豚200头左右,2011年的1月、5月和11月三次调查中,洞庭湖江豚已不足100头。

  本报记者在湖区看到,养蟹的高网阻断了鸟类滑翔的空间,倾倒的生活垃圾污染了水体,饲养珍珠的塑料瓶密布湖面。一个又一个的迷魂阵紧挨着,益阳南县的大通湖与洞庭湖的联系已被隔断,野生鱼越来越少,一网打上20斤的鲤鱼这种事只可能在养鱼场看见了。

  当地曾经风光一时的渔业队1992年就解散了,老渔夫刘建国还在坚持着。湖上的年轻后生们的打鱼方式,让刘建国看不惯:“少抓点,抓多了没得抓了!”但年轻人只是撅撅嘴,老渔夫刘建国也不再说什么,只能摇摇头离开了。

  30多年前,洞庭湖有鱼类120多种,现在常见的只有10多种了,受三峡大坝阻隔,洞庭湖鲔鱼等海、淡水洄游的鱼类几乎绝迹。随着洞庭湖资源持续衰退,渔民有效捕捞时间只及正常年份的1/3。

  刘建国说,很多渔民选择离开。剩下的那些,多是因为已花大价钱购置了新网布,或欠了三角债一时走不脱,他们都希望早日改行。

  专事洞庭湖研究的张琛博士告诉本报,现在的“洞庭鱼米乡”不仅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等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鱼类难得一见,就连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都已形不成鱼汛,捕捞量由1962年的9500吨减少到现在的不到3000吨。

  此外,洞庭湖自然生态也频遭“入侵性物种”侵蚀。本报记者了解到,入侵植物包括水葫芦、空心、莲子草、豚草、意大利杨、美国黑杨;入侵动物有克氏原螯虾、白蚁、蔗扁蛾、湿地松粉蚧、美洲斑潜蝇、美国白蛾等。

  水葫芦大面积播盖水面,不仅影响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还堵塞航道,影响水运;国际恶性杂草——豚草已经在东洞庭湖畔滋生蔓延,对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只要你进入洞庭湖区,满目所见都是成片的杨树林。杨树的入侵,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过度开发之痛

  “洞庭湖是个过水湖,鱼也是过水的鱼,我们不捞,也要被下游的人给捞光的,还不如自己捞呢。”这是在岳阳市人大主任会议上专题讨论解决保护区内清除“迷魂阵”的会议上,受邀请参加的渔民组长代表的一番陈词。渔民的发言,反映了湖泊自然资源利用竞争的事实。

  据岳阳市畜牧水产局下属渔政管理站书记卢益卫介绍,每年,东洞庭湖上有来自湘、鄂、川、渝、皖、赣、苏、浙、鲁等9省份56县7000多艘捕鱼船,1万多渔民在此生产生活,这个数字是上世纪50年代的2.5倍。

  这些渔民85%拥有迷魂阵、布围子、深水张网等工具,再加上电、毒、炸等掠夺式毁灭性的捕鱼方式,用曾经的猎鹤手、如今“护鹤老人”张厚义的话来说,鱼类“祖孙三代”都被一网打尽了。

  在张琛看来,江豚减少的一个原因就是湖区内过度为之的人类活动。江豚是吃鱼的动物,现在洞庭湖四处可见成排的渔网,虽然湖中的鱼不至于被捕捞殆尽,但是“人豚争鱼”的现象颇为严重。一种赶尽杀绝的捕捞方式应运而生,那就是“电打鱼”。从三江口、洞庭湖盆内沟渠壕沟到四水入湖口的所有的航道里,几乎都能够看到电打渔船的身影。很多船只干脆就完全改装成电打船。所过之处,不论大小,不管鱼虾还是螺蚌尽数遭殃,即使江豚也无法避免。

  此外,当地人将洞庭采砂船戏称为“岳阳的航空母舰”群,洞庭湖口采砂船、运砂船及大型集装箱货轮等各类船只大量聚集,已形成一道江豚无法逾越的屏障,阻挡了江豚洄游路径,巨大的噪声更使江豚不敢洄游。有些生性胆小的江豚甚至连洞庭湖大桥都不敢越过,使得洞庭湖江豚逐渐成为一个孤立的种群。“八百里洞庭湖现在只剩三百里了。”指着远处浑浊不清的水面,张厚义一脸无奈。洞庭湖萎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淤积,二是人类围垦。

  人类围垦所致的湖面缩小是自然淤积的3倍。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当张厚义还是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儿时,就加入了围垦洞庭湖的建设大军。当时为了大力发展农业,提倡与天争田。土地不够用,怎么办?填湖!仅50年代即围垦1433平方公里,六七十年代又围垦246平方公里。由于连年围垦,洞庭湖到1980年湖面已缩小为2740平方公里,将“中国第一淡水湖”的交椅拱手让给鄱阳湖。

  自然淤积背后也隐现“人为活动”的身影。由于洞庭湖入湖的各条河流上游出现乱砍滥伐的现象,引起水土流失,给洞庭湖带来大量泥沙。洞庭湖因泥沙淤塞而变小变浅了,东洞庭湖平均水深只有0.26米,很多滩涂严重陆地化。

  洞庭湖周边区县,除了传统的农业资源加工企业外,很难在招商引资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占有优势。但是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在GDP与环保的选择中,当地主政官员选择了眼前利益,农业资源加工、纺织、造纸、轻化企业的污染蚕食了洞庭湖的水质。官方数字显示,2009年洞庭湖区共有工业企业788家,造纸业企业排放量为87572吨,居各行业之首。

  洞庭湖沿岸工业、城镇密集。据统计,每年约有8 亿吨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湖中,再加上沿湖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洞庭湖水质由10年前的贫一中营养型发展为现在的中一富营养型。东洞庭湖每年排入的污水有1.5亿吨之多。如岳阳一家药业集团和氮肥厂共同排污口,每天排入东洞庭湖的废水多达2万吨,造成东洞庭湖每年死亡鱼卵约1.8亿粒。

  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长沙办公室项目韦宝玉回忆,2006年10月份考察船经过西洞庭湖,湖面上白色泡沫翻滚,长达10多公里,船像是破冰而行。韦宝玉走近排污口,酱油色的污水携着黄色的泡沫源源不断地涌入洞庭湖,酸臭刺鼻的泡沫有1米多厚。

  污染使东洞庭湖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一方面直接导致大量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卵和幼鱼死亡,重金属物质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另一方面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浮游生物的种类单一,甚至出现―些藻类暴发性增殖,鱼类饵料被污染、减少,从而使整个生态环境恶化。

  另外,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洞庭湖的影响日益增大。据了解,自2003年以来,洞庭湖持续9年出现枯水期提前、延长,水位较常年同期大幅降低现象。这些年,洞庭湖水位比正常水位偏低2米,干旱季节偏低4~5米。

  “洞庭湖是整个长江中下游,真正空湖待蓄发挥调蓄长江洪水的湖。”张琛介绍说,洞庭湖有24个行蓄洪院以及联通荆江蓄洪区,可以调蓄200亿m3的水量。近几年连续降雨减少,三峡蓄水,长江水位持续下降,导致洞庭湖水位降低,已达142年来最低水位,许多物种栖息地已不复存在。

  水位持续偏低,也导致洞庭湖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质污染和水环境恶化,造成取水用水困难,严重影响环湖地区农作物灌溉和生活用水。据了解,洞庭湖区的华容、南县、安乡等地就是“水窝子里没水吃”。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