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教育部重重禁令难治“择校热” 乱象屡禁不止

2012-07-14 09:19 来源:瞭望

  多重禁令难治“择校热”

  包头市一位重点中学校长告诉本刊记者,他每年暑假要收到上级政府机关领导要求安排学生的“条子”达数百张,重重压力下,他的手机经常不敢开机

  教育部2010年首次提出要用3到5年时间治理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乱收费问题,今年3月又印发了治理择校乱收费的8条措施。然而,在重重禁令下“择校热”难以降温。

  “你家孩子去哪儿上学呀?”这是眼下许多地方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的人们的搭讪话语。孩子上小学、升初中已成为万千父母的头等大事。与此同时,一些“名校”纷纷举办选拔性考试“抢生源”,使许多本来在“片区”内的学生家长也人心惶惶。“择校热”在炎热的夏季,让许多家庭躁动不安。

  “就近入学”被袭扰

  “没人、没钱,连片区内的学校都保证不了,真是愁死人了。”内蒙古自治区某大城市市民王莉说,因她家附近一所重点中学每年都要招收大批“择校生”,她下半年要升初中的儿子已被摇号“派位”到离家较远的学校去上学。包头市的一位家长则兴奋地告诉本刊记者,他日前通过熟人给某知名小学交了1.5万元择校费,终于“搞定了”孩子今秋入学大事。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本刊记者了解到,在内蒙古一些地方,许多家长每年四五月份就为孩子上学的事开始“运作”了,六七月份进入择校“白热化”阶段。小学“择校费”上万元已是普遍现象,初中则3万到5万元不等,有的中学还以“赞助费”名义收取,没有“上限”。

  “择校”,一方面是学生在选“好学校”,另一方面是学校在选“好学生”。与王莉同在一个城市的姬先生告诉本刊记者,他的女儿今年5月份就已参加了市里四所初中的私下招生考试,已被某中学暗地“提前录取”。

  显然,在一些地方,教育部强调多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原则,正在被“择校风”袭扰,使得招生秩序陷入混乱状态。

  教育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时下“择校热”乱收费现象在一些地方呈蔓延趋势,并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越是中心城市越严重”,这是全国各地都存在的现象。许多人感慨道:“如今上小学、初中,比上大学都难很多倍。”

  择校乱象屡禁不止

  为遏制择校乱收费行为,各省区紧随教育部文件频频出台禁令。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不久前在教育部《八条措施》基础上增加了一条“限期退还令”,责令“2012年已收取学生择校费的学校须于9月1日前退还给学生家长”。很快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叫好,有人摇头。

  “哪个家长愿意收回择校费?”包头市第三十五中学的一位学生家长说,“好不容易托关系找人才把钱送出去,让孩子在重点初中有了着落,就算学校退费家长也不敢收啊,那意味着孩子也不可能在人家那儿上学了。”

  “全国叫停收取择校费的各种‘坚决’的口号喊了多年,但作用不太明显,主要原因不是教育部门不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候确实是能力所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曹轶明说,因为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好学校”,而各地优质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大家都往好学校挤,很难阻挡这种势头。”曹轶明介绍,眼下一些城郊学校每班只有三四十名学生,而城市中心的学校班容量庞大,有的多达七八十人。比如呼和浩特市,若按城市户籍人口和适龄人口计算,学校资源基本接近正常需求,但“择校热”导致一些学校学生爆满,另一些学校生源不足。

  一些学生家长反映,“择校热”的根源除了教育资源不均衡之外,“名校效应”和不规范的招生方式是直接“导火索”。不少重点中学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学校知名度,想尽办法去各小学“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致使一些“片内”学生不能就近入学。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