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结束后,第一书记的头衔作为地方党委一把手被继续保留。1980年,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南下广东,接替调任中央的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及“第一书记”,比如“在分工负责中,书记或第一书记担负着组织党委的活动和处理日常工作的主要责任。”
第一书记退出政治舞台,肇始于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倡干部年轻化后。老一辈的第一书记卸任,就不再任命,书记成为地方党委一把手。
四川省是第一书记退出舞台的最早几个省份之一。1982年12月,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卸任,常务书记杨汝岱越过第二书记升任书记,四川率先开启省委书记主事的时代。
随后三年间,各个省份的第一书记逐步卸任。1985年7月,任仲夷卸任第一书记,书记林若任书记,而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则改任省委书记。同年10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第一书记王恩茂卸任,自此,“第一书记”淡出中共地方组织权力谱系。
第一书记的建制源自中国的老大哥苏联。早在斯大林时期,从边陲的加盟共和国,遥远的边疆区,到红色首都莫斯科,地方党委皆由第一书记负责。
就在任仲夷任职哈尔滨市委第二书记的1953年,斯大林辞世,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留给斯大林,第一书记成为苏共头号人物。1964年,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两年后又改为总书记。
苏式第一书记建制深刻影响东欧以及古巴、越南甚至朝鲜的社会主义政党。东欧剧变前,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等国执政党的一把手是第一书记。1953年斯大林的辞世甚至直接改变东德、阿尔巴尼亚等国社会主义政党最高职务的名称,它们都效仿赫鲁晓夫时期的做法,把总书记改为第一书记。
越南共产党的前身越南劳动党的一把手也曾是第一书记。古巴共产党执政后,党的最高领导人一直为第一书记。仅有的例外是南斯拉夫,奉行独立自主的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把党内最高职务定为主席。
在国外,最新设立的第一书记出自朝鲜。2012年4月,金正恩任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总书记”的称号由其父金正日永远享有,1994年去世的金日成被尊奉为“永远的主席”。
不过,金正恩的最新纪录,被什邡市委第一书记打破。
7月7日上午,什邡市委第一书记左正就当前维稳工作做重要讲话,要求当地企业家了解真相,“坚决反对那些幕后推手的卑鄙意图”。(曾向荣)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