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经济崛起和军力增强,中国周边国家在心理上日益感到不安。“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心态逐渐形成。傅小强认为,这些国家期望从美国获得安全感,同时希望通过拉拢美国,在与中国的争端中捞取更多的好处。
在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看来,石原之所以今年4月抛出“购岛论”,原因之一就在于最近几年,美国多次表示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全条约第五条,即“在日本国施政下的领土,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武力攻击,依照本国宪法的规定和手续,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
刘江永表示:“最近,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等美国高官再次重申钓鱼岛适用美日安全条约第五条。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干涉,也是日本有恃无恐对中国示强的主要国际因素。”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也是搅乱局势的幕后推手。在与中方争执过程中,菲律宾频频提起它与美国于1951年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两国还多次举行军演展示两国的盟友关系。美越作为昔日的宿敌,近两年在军事关系方面也开始热络起来,不仅举行了联合军演,美方还承诺考虑取消对越军售限制。
外交手段仍有机会和空间
美国虽然频频插手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海疆矛盾,但对于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美国多次表示不采取特定立场,期待当事国之间以和平方式解决。孙哲由此认为,美国在相关议题上其实还是比较小心谨慎的,中国应抓住美国对华示好的一面,利用亚太事务磋商机制等渠道给美国做工作。
7月12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柬埔寨金边会晤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时,希望美尊重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与关切。希拉里则回应说,美国愿构筑建设性美中关系,双方在亚太地区加强合作将会对外发出积极信号。
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局势,虽然中方仍保持了足够的耐心,但国内要求政府采取更强硬立场的情绪在蔓延。
在钓鱼岛议题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9日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并称“决不允许”日本任何单方面行为。如果日本政府执意在钓鱼岛问题上一意孤行,相信中国必然会做出超出口头抗议或外交交涉的反制措施。
刘江永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钓鱼岛问题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根本彻底的解决。他认为,钓鱼岛争端被军事化的危险性不是不存在。但从目前来看,自卫队常驻钓鱼岛的言论来自日本的右翼势力和防卫省的鹰派人物,目前尚不存在实现的可能。
在南海议题上,中国海监和渔政部门业已加强巡航执法力度,由海南30艘渔船组成的编队15日业已抵达南沙永暑礁附近海域作业。此外,中国还设立了三沙市强化管辖,加强油气开发并公开向外招标,宣布在南海建立常态化的战备巡逻制度。
孙哲认为,中国虽然要做好战争的准备,但也要最大程度地追求和平,手段应该更多元。中国外交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主动出击,展开密集的穿梭外交。毕竟通过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即便是菲律宾、越南等国抱团与中国进行多边谈判,哪怕美国在场,中国也不应畏惧。
另外,有专家建议,鉴于日本、印度以及东盟诸国与中国的贸易份额越来越大,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大市场,中国适当时刻也可以考虑在领土纠纷中使用经济手段。 (文/陈向阳)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