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民企交班高潮将至 80后富二代正式接班仅占7%

2012-09-11 10:08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就在最近,家电巨头美的正式迈入职业经理人掌控时代,开创了中国现代企业传承之先河,民营企业的“去家族化”成为业界持续热议的话题。而《福布斯》中文版昨日发布“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显示,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的占比接近一半,其中已完成二代接班的仅占7%。

  有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4年,只有30%家族企业能延续到第二代,而能够成功地传递至第三代的仅为10%,而中国家族企业平均寿命更低,“传承困境”成为民企发展的一大难题。

  民企交班高潮将至 超八成富二代不愿接班

  不要看到电视剧的争产桥段层出不穷,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家族企业的继承人,会为争权夺利而头破血流。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富二代希望当“创二代”,宁愿自由生活也不肯继承家业!我们先来看一个极端的案例。2009年,苏州一家家族企业的第三代传人,为拒绝接班,“特立独行”,砍掉了自己的四指以向家族抗议。这名“富三代”一直以来钟爱漫画,对家族的传统制造业根本不感兴趣。而他的爷爷为了保证家业的传承,曾一再劝说其放弃漫画爱好,回家族企业接班,最终激怒了这名23岁的“富三代”。这虽是极端的案例,但是上海交通大学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余明阳教授带领的团队做的最新一次调研结果表明,这些具有反判精神的“富后代”并不是少数。

  他说,他们做了182个样本,全部是中国最好的民营企业家。其中核心样本是54个,这54个样本全部是中国同行业当中排在前三位的企业。那么调查结果一个非常令人意外的数据,就是有82%的第二代企业家,不愿意接班或者是非主动接班,就是说没办法去接班。这就引起人们很多的思考。民营企业占中国GDP的60%,占新增就业的70%,如果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对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民企的接班进入到了高峰期。但是真正能够成功接班的富二代,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根据测算,中国家族企业生存的期限平均是24年,其中有70%的企业在创始人去世或者是退休之后,会被卖掉或者是被清算。

  这些“富二代”普遍认为,父辈在企业里太霸道,自己没有发挥的空间。他们其实愿意创业,愿意接钱,但是就是不愿意去接原来的企业。

  80后二代正式接班比例仅占7%

  退位未传子、企业“去家族化”,美的的交班给业界带来了很多话题。放眼如今世界500强企业,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告别了过去“父传子,子传孙”的继承模式。沃尔玛集团的“去家族化”,就被喻为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典范。而众所周知的是,中国的民营经济和家族企业目前都处在高速发展期,尽管绝大多数家族企业还处在第一代掌控阶段,然而,创业的一代企业家们不可避免的开始要面对企业传承发展的问题。

  日前《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涵盖了包括沪深两地上市的民营家族企业以及港交所上市的内地民营家族企业,这份报告显示,在这2422家A股上市公司中,1394家为民营公司,民企中,共有684家为家族企业,占全部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的比重接近一半,达到49%。然而,在A股上市民营家族企业中,已完成二代接班的仅占7%。

  港股上市家族企业仅4.4%完成二代接班

  福布斯报告显示,A股上市的所有家族企业中,一、二代同时任职的企业有276家,占比超四成;二代已正式接班担任董事长的有45家,在A股上市所有家族企业中占比虽仅有7%,但相比去年的4.6%,增长是显著的。

  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家族企业中,第二代直系子女也在企业中任职的比例为20.21%,相较之下,儿子进入公司任职的比例大大高于女儿。由于在港上市的内地家族企业大多较年轻,所以二代接班董事长的比例非常低,仅有4.4%。另外,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如今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女婿或儿媳进入家族企业已是明显趋势。

  该报告还对在A股和香港上市的内地家族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分析。尽管由一、二代同时任职或二代已经接管的A股上市家族企业在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上远不如父辈掌管的企业,他们所带领的企业在净利润率的指标上更优秀,说明随着第二代的接班,企业开始从高速成长期,向更加重视管理的阶段转变。而港股情况与A股的家族企业相差不大,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约为34.8%。其中,139家管理者为家族成员,另有43家企业选择了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不分上下。

  有分析认为,“去家族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不过也依赖于下一代的成长程度。此外,“去家族化”还有赖于资本市场,走资本路线的“控股不控权”才有可能实施。而风险投资等的引入,也推动了企业股权的多元化。

  包括家族企业在内的中国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最活跃的要素。然而,未来十年,不少家族企业都将面临着一代退休、二代接班的问题。家族企业的权杖应该传给谁?“二代”危机如何应对?民企发展能否续写辉煌?

  八成“二代”不愿接班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企业发展也同样需要传承与交接。家族企业的管理权传给子女,似乎是天经地义,但是否此选最为恰当?有调查显示,中国当今成功的家族企业主,平均年龄52岁左右,也就是说,未来10年这批企业都将进入交接班时代。这一问题不但关系到一家家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中国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兴盛与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品牌研究所所长余明阳教授,在其最近领衔的一项专题研究中,对182家中国杰出家族企业的“接班”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家族企业都是在同行业排名前3位的优秀企业。调查显示,在这些企业中,只有18%的企业家第二代愿意并主动接班,有多达82%的“接班人”不愿意、非主动接班。根据预测,未来十年将有80%的企业接班换代,其中又有80%的“二代”不愿意接班,如果按照简单的数学算法,那就可能有64%的企业出现“接班危机”。

  调查发现,家族企业第二代尽管教育背景、从事行业、发展履历各不相同,但某些特质确实具有共性。例如,他们受教育程度良好,大多有国外留学背景。54个样本中,大多数“企业接班人”具有留学国外的背景,即使没有留学,也在国内大学获得博士、硕士、EMBA、MBA等学位,且不少毕业于名校。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且父辈交往圈广泛,耳濡目染使得这批企业家第二代大多见多识广,有的从小养成“孩子王”的领导特质。

  但与其出身“草根”的父辈相比,“二代”缺乏市场磨练,不少人大学毕业后进入企业担任高管,在企业里因其身份特殊,没有过多压力、委屈和磨难,也缺乏应逆境时的处事、处世经验,不够踏实。又因父辈创业忙碌,大多在下一代成长阶段较少与其交流相处,从而使孩子养成了较强的自我个性,有些成长为抗压能力强、生存能力强的独立性性格,也有些变成缺乏自我节制与妥协能力的人,往往与父辈形成传承或互补两种极端的性格走向。接班人中,大多数70后、80后出生,受网络影响深刻。钟情于“虚拟经济”,对于网络、电子商务、盈利模式、VC、PE等投资方式兴趣浓厚,而对创办实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等则兴趣不足。

  不愿意“接班”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对严厉、小气、事无巨细、自以为是的父辈不满,有的是对传统产业毫无兴趣,有的是养尊处优惯了,不习惯被约束,有的是国外生活多年不适应国内风格。大部分接班者是被动接班,这批新上马的接班人还面临着“不变则市场不接受,变革则老爸与"老臣"不接受”的困境。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