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的趋缓之谜 英美两国的态度不一

2012-09-17 09:44 来源:经济观察网

   9月16日召开的国际金融论坛(IFF)上,人民币国际化成为讨论的热点之一。对于人民币国家化,英国和美国则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美国态度冷淡,而英国积极推动。

  RMB国际化趋缓

  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经过了一段快速发展后,发展步伐逐渐趋缓。“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人民币存款徘徊在5000~6000亿左右。”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他认为,人民币离岸市场趋缓,一方面与人民币最近贬值压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中国对外贸易减速有关。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指出,不能单纯从存款量来看,“因为在香港很多人民币从原来纯粹的存款转化为其它产品,很多人民币产品在香港已经推出来,包括人民币债权、保险产品,甚至是股票产品。然后又回到了内地,存款的重要性下降了。”宋敏说。但是他确实承认离岸中心的发展确实在放缓。

  马俊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单纯靠贸易项下的人民币渠道来创造离岸市场人民币已经没有太大潜力,需要新的思路,即就是资本项的开放。具体想法是应该能让境外的参加行进入到国内银行间体系,有更多的渠道在贸易项目下之外借到人民币,在初期可以限制在代理行存款的百分之多少。“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通境内银行间市场和境外人民币市场,为离岸市场提供新的流动性来源。”马骏说,“除此以外,是不是可以让境外参加行直接用持有的人民币债券作为质押来进入境内的回购市场融的人民币。”他认为,这些改革可以将离岸市场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人民币国际化打开一个新的空间。

  宋敏认为开放资本项目兑换,可能牵扯到国家战略问题,他提出一个办法,即将深圳的前海作为国家金融示范区,扶持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宋敏认为前海若能前行前试,“将是香港发展离岸中心的新契机。”

  英美态度不一

  对于人民币国家化,英国和美国则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美国态度冷淡,而英国积极推动。马骏表示自己跟美联储、美国财政部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级官员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认为储备货币分散化是长久的事情,总体而言美国人对人民币国际化不太感兴趣。“美国最权威的研究储备货币的专家BARRY EICHENGREEN甚至估计人民币真正构成对美元地位的挑战要五十年以后。”马骏说

  而英国人则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积极将伦敦打造成除了香港之外的另一个民币离岸中心,不断派代表到中国讨论如何建立在伦敦的人民币离岸市场。马俊认为,其中原因是,伦敦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国际化,“英国也看到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是伦敦金融业的一个大的增长点。”马俊说。

  (记者 吴海珊)

责编:李婷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