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富二代们的成功学 大多从小被送商学院学习理财

2013-11-20 08:55 来源:南都周刊

  在儿童商学院,半数以上的孩子来自于企业家家庭,他们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正确认知和科学管理财富”,以及贯穿在财商中的各种能力和成功人格。

  富二代们的成功学

  在儿童商学院,半数以上的孩子来自于企业家家庭,他们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正确认知和科学管理财富”,以及贯穿在财商中的各种能力和成功人格。而他们之所以被送到这里,大多数是来自于父辈们的焦虑。

  记者_宋涛 成都报道 摄影_严路

  2013年10月26日,在被称为“儿童商学院”——成都一家教育机构的财商课上,Tina老师在PPT上展示出一个问题:“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为什么家里选择购买现在使用的洗发水?给出选择的理由。”

  台下坐着四个6到9岁的孩子,马可被老师点到名字,第一个回答:“我们没有理由。”他显然不知道说些什么。

  “我们去外地(酒店)玩,拿回来的。”另一个孩子林杰说,理由是“拿回来不要钱”。林杰的爸爸是个企业家,年收入要超过百万。

  这里的孩子半数以上来自于企业家家庭,身家过亿的并不少见。他们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正确认知和科学管理财富”,以及贯穿在财商中的演讲才能、数学能力、成功人格。

  而富人把孩子送到这里,源自他们的焦虑:家业这么大,孩子怎么办?他们在想“财产和智慧”能不能传承时,膝下的独生子女甚至对钱还没有概念。

  新富的刚需

  Tina要在课堂上告诉孩子们的是:如何收集外部信息,以作出最佳选择。而此时,隔壁班级正在进行同样的主题,不过这里的四个孩子年龄稍大,9岁到12岁,属于大班。Peter老师让他们从样本中选择购买一辆车,样本包括奔驰、宝马,以及国产车。

  进门处有闸机,进去后需要穿上鞋套,教室里24小时全方位监控。这家培训机构去年5月拿到营业执照,成为国内首家针对儿童进行财商教育的机构。至今,已有40多名“小富二代”在这里接受培训,每周上课三小时,一年学费3万元。

  “‘儿童商学院’(说法)可能覆盖了我们60%的功能,‘商学院’,我的理解是偏向于技术和知识,而我们会给予孩子态度和习惯。”负责人方媛说,教育机构虽然仅仅成立一年多,但起意却要从四年前说起。

  2009年,方媛还在青岛,因为准备做妈妈,她正考虑辞去纽约人寿的总监职务。在接触众多客户的过程中,她发现“先富起来的人”面临的焦虑:我的孩子怎么办?“这不是兴趣爱好,这是刚需。”在方媛看来,企业家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更好的企业家精神,而不是“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当时我就在想,世界上有没有一门课,专门讲授孩子怎么理财”。最初,方媛是在美国找资源,包括接触《富爸爸 穷爸爸》作者的咨询机构。不过,她最终认为,美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匹配度不是太高。“美国很发达,他们的孩子很有个性,但是攻击性很强,而且自我感觉良好。”方媛觉得,跟中国文化相比,美国更功利,是快餐化的。

  2011年起,方媛曾先后四次考察英国,研究了一些数据,“富过六代的家族,英国是最多的。而且他们的传承富有戏剧性,不是说前辈做房地产,六代之后依然在做房地产。后代人可能进攻餐饮业、娱乐业,乃至奢侈品行业”。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这些富人的后代具有成功人格,有很强的判断能力。“财商教育在英国是普及的,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方媛说。

  方媛给《南都周刊》记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在电视上看到的故事: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分成两组进行PK,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美国学生很快列出了计划书,从食物、教育、饮用水等细节问题入手,甚至包括要发多少安全套。每项预算准确到几元几分。而中国的学生只会讲理论,“我们应该做慈善,应该怎么怎么样……实际上,他们没有商业计划,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就是财商。”方媛说。

  早在2008年,杭州就曾出现过一家小巴菲特训练营,以夏令营的方式对儿童进行财商培训,之后几年,深圳、上海等地也出现过类似的短期培训班。西安的彭博青少年财商培训中心已经运营了两年,负责人蒿旭告诉《南都周刊》,他们主要是在暑假办培训班。“课程是从美国翻译过来的,一般招收20个小学生,培训5到7天”。在方媛看来,这是国内财商教育的现状,大多是夏令营式的培训班,做长线教育的“还没见过”。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