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畸形消费之惑 喝人奶吃胎盘能大补冲击底线

2014-07-10 11:30 来源:半月谈网

  吸人奶、吃胎盘、喝虎骨汤……近些年,形形色色穿上“养生”外衣、违背伦理道德的畸形消费悄然兴起。由于缺乏理性观念和道德约束,一些人选择消费新鲜而刺激的东西彰显其身份与地位,严重冲击社会公序良俗和价值底线。事实上,这些所谓的滋补品对身心健康并无多少益处,有的甚至连安全都不能保证。

  以“大补”之名行畸形消费之实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国内有多家网站提供介绍奶妈给成人哺乳的服务,从中抽取中介费。有的网站注册会员达数千人,只要交100元,就可成为会员,并获一次吃奶体验。据了解,有的奶妈不仅提供喂奶服务,也可提供性服务,每月收入达四五万元。

  一些高薪收入者把新鲜人奶视为上等营养品,有的甚至包个奶妈在家里喝奶。对于那些哺乳期的妈妈来说,月收入大约有8000元~12000元,整个哺乳期收入有5万元~12万元。这对于一些家境贫寒者来说,无疑是笔巨额收入。

  此外,胎盘也被一些人视为滋补珍品,相信服用胎盘能强身健体,甚至抗衰老。社会上经常有人花高价托熟人从医院妇产科或者其他途径购买胎盘。

  除了从人体身上寻求所谓的营养品,一些珍稀动物也惨遭毒手。“每次宰杀老虎都因为一些政商圈子里的聚会要用。”广东一餐馆服务人员透露。据悉,老虎被虐杀后,虎骨一斤能卖到7000元,虎肉一斤500元,多被企业老板买来送礼。

  补品未必大补,食品安全存风险

  当下商界浮夸、炒作的不良风气助长了畸形消费。“为了补偿高强度工作承受的压力,不少生意场上的朋友都变着法儿地释放自己,如吃娃娃鱼等珍稀动物、攀比着买奢侈品。”广州一家防水公司负责人张永会告诉记者。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异常的、非主流的消费行为层出不穷。当下社会上吃人奶等种种消费怪象,恰恰折射出部分人畸形的消费心态,通过消费各种新鲜、刺激事物,在标新立异中寻找存在感。

  所谓的“大补”珍品真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吗?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花大价钱买来的补品甚至连安全都不能保证。以奶妈为例,母乳营养成分是变化的,前段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后期母乳成分以脂肪为主。深圳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张茂祥提醒,如果奶妈在喂奶期间染上疾病,或者滥用抗生素等药物,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对于胎盘,深圳某医院营养科医生这样界定:“胎盘虽富含蛋白质、糖、钙、维生素、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等好东西,但并不表明吃胎盘就能大补。蛋白质、糖、钙、维生素这些最基本的营养物质,从我们平时吃的鸡、鸭、鱼、肉、蔬菜和水果中就能获得,胎盘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优势。而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HCG都是蛋白质分子,经过水煮或焙干后,基本也会降解,失去原本的生物活性。整体说来,吃胎盘和吃二两熟猪肉没有本质区别。”

  文明消费观亟待建立,以法律制约

  物质消费无可厚非,但违背公序良俗和高尚生活的畸形消费则应抵制,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迫在眉睫。

  层出不穷的畸形消费与整个社会风气会相互影响,容易陷入恶性循环。贵州省社会调查研究所所长姚贵阳表示,历史证明,当人们变着法子炫富,畸形消费大行其道的时候,正是一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出现危机的时候,对此必须加以遏止。

  畸形消费在法律层面规定的缺失值得关注。根据现行法规,人乳销售只见于《卫生部法监司关于人体母乳不能作为商品经营的批复》中。该批复称,人体母乳不是一般的食品资源,不能作为商品进行生产经营。广东省鹏翔律师事务所律师梅春来认为,这些规定执行力并不是很强。

  “和人体相关的消费,没有办法用金钱去衡量,也没有制定合理价格的依据。乳汁是人体所产生的,将人奶作为商品,应该得到严厉禁止。”姚贵阳说。

  对于畸形消费买卖双方来说,一方面,妇联等机构要加强宣传妇女自我保护意识,从源头上堵住人奶畸形消费;另一方面,消费者要做到理性消费,转变攀比式的、追求感官刺激的消费观念。

  夏学銮提出,大众媒介也应为此担负责任,不宜对各类渲染畸形消费的广告大肆炒作、误导公众,使一部分公众以为畸形消费是一种流行的、前卫式消费。(记者 冯璐 吴燕婷)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