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中纪委全会精神解读:中央为何强化纪律刚性约束

2015-01-20 09:4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我们党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月12日至14日,备受瞩目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在京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反腐风暴已持续两年多,“打虎拍蝇”提速升级,标本兼治力度不减。时至今日,本届中央纪委的工作接近半程,特殊的时间节点赋予了此次全会更多承前启后的意义。中央高层如何总结判断当前反腐形势,如何规划部署反腐任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层始终把反腐败工作放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来谋划和推进。“不管是落实责任、正风肃纪,还是‘打虎拍蝇’、深化改革,中央都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上,打一场‘持久战、攻坚战’。而此次会议强调的强化纪律刚性约束,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与手段。”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成效表明,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扫除“拦路猛虎”,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政治新生态作出清正表率,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成效明显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2014年,中央透过从严治党和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以大规模‘打虎拍蝇’的高压气势和零容忍反腐的坚定态度,打造作风新常态、建构政治新生态。”高波认为,党中央的反腐决心很大,一直深挖腐败线索,清除腐败存量,初步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也扫除了人们内心“反腐见好就收”和“刑不上大夫”的疑虑。

  2014年,不断深入的反腐败斗争震撼人心。随着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官“落马”,人们看到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体会到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

  党中央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层面,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压和深入态势。

  一方面,严格正风肃纪、坚决“打虎拍蝇”。2014年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3085起,处理71748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646人;以铁的纪律打造纪检监察队伍,查处违纪违法纪检监察干部1575人,其中厅局级34人、县处级229人;数十名省部级官员因各种腐败问题“落马”,周永康、蒋洁敏、李东生、李崇禧、申维辰等涉嫌犯罪人员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此外还通过以“猎狐2014”为代表的国际追逃追赃行动,追逃500多人,追赃30多亿元,有效开辟反腐“第二战场”。

  另一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制度积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深入落实,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党的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迅速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得以贯彻;不到两年时间,已完成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常规巡视,2014年还对19个部门和中央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项巡视,并在巡视中发现山西严重腐败问题和白恩培、万庆良、武长顺、杨卫泽等人的违纪违法线索;去年底还在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机关等中央和国家机关新设7家派驻机构,结束了此前没有向党的工作部门和人大、政协机关派驻过纪检组的历史,并向派驻机构全覆盖迈出坚定步伐。

  1月1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中央纪委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中心任务,发挥职能作用,创造性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聚焦“四风”强化执纪监督,增加巡视组数量和巡视频率,加大治本力度,锐意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坚决查处了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说,“2014年各级各类案件查办的数量,都是过去难以想象的。”他认为,如今的反腐已经对贪官形成初步震慑,有效遏制了腐败增量。在坚决查处腐败分子的同时,积极进行反腐层面的体制机制改革,赢得了党心民心。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保持清醒认识。

  “就像习总书记所说,‘目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这个判断无疑是正确的。”在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看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腐败的客观形势表明,治理需要更长时间。新一届领导集体履任仅仅两年多,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已经取得如此成绩,非常振奋人心。中央的决心已经亮明,反腐败没有休止符,“肯定还会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身处反腐败斗争的深水区、攻坚期,高波用了“理性、科学、全面、深刻、透彻”五个词语形容习总书记对于当前反腐形势的判断。他说,这不仅是一种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同时还透露出一种清醒和自信,表现出全党对未来反腐工作的坚定决心。“很多人觉得去年取得那么多成绩,应该值得骄傲。但总书记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就说明我们有能力和信心解决这些问题。”

  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就做好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四个重点要求:第一,严肃责任追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第二,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把顶风违纪搞“四风”列为纪律审查的重点;第三,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形成强大震慑;第四,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创新。

  上述要求,与他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要继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毫不动摇转变作风,高举反腐的利剑,扎牢制度的笼子”的表述正可相互印证。

  任建明认为,这四个重点要求非常关键。例如,再次强调主体责任,一方面是继续强化落实,更重要的是今年要在严肃责任追究层面下大气力;强调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则是要求在十八大以来作风变化明显这一基础上,抓出习惯和常态,决不能半途而废。

  “只有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才能不断实现我们的反腐目标。”李成言说,不去查案就不可能有效地解决腐败的严峻复杂形势,这点中央已经三令五申。而在深化党的纪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改革推向一个纵深的实质层面,“这也是反腐治本的重要举措”。

  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守纪律讲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全会上,分别强调了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重要性。2014年12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把党的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纪律刚性约束,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多次提到“规矩”一词。他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

  李成言表示,习总书记以重要篇幅正面讲述“规矩”,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像“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等不守规矩的党员和行为并不在少数,甚至可能已经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这也能从巡视反馈中得出结论。

  “习总书记强调的‘守纪律讲规矩’,可以看作是对作风新常态、政治新生态这些抽象概念的通俗提炼。现在就是要讲规矩、立规矩、守规矩、严规矩,只有这样,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落到实处。这也是对‘搞团团伙伙’的人的一种警示。”高波说。

  如何做到守纪律讲规矩?习近平总书记直接给出“五个必须”的硬性要求——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这也为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划出了一道可遵循的底线。

  “‘规矩’的提法体现出了习总书记的讲话风格。”任建明认为,习总书记通过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说法,讲出了“规矩”的内涵,并将法律、纪律、底线意识概括出来,令人印象深刻。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不仅要谋求反腐治标,反腐倡廉还需建章立制,以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屏障。

  对此,习近平提出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要着力健全党内监督制度,二是要着力健全选人用人管人制度,三是要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四是要着力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

  “这几年提出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实际是要对与反腐相关的党规进行修订,实现依规治党,由此争取反腐败斗争的最终胜利。我想这些都是治本的要求。”李成言认为,反腐的治本之策并不是“突然来袭”,而是在反腐力度不减的前提下提上日程的。“反腐治标是基础。只有将基础打牢,才可以推动反腐治本向纵深发展。”

  任建明同样表示,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主要体现出反腐治本的策略。但如果有人认为反腐会就此只转向治本而放弃治标,显然并不准确。

  习近平还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要求——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高波认为,“全面从严”也包括自律,包括纪检监察干部的自我管束、自我净化、自我要求。同时“越往后执纪越严”,对执纪者的标准越高。

  认准人民群众的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12月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显示,有91.5%的领导干部、87.8%的普通干部、84.8%的企业人员、75.8%的城乡居民对未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表示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

  习近平也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反腐败斗争必定胜利。

  但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采访发现,在新一轮反腐取得进展、群众叫好的同时,也有一些消极论调混淆公众视听,一定程度上给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带来困惑。

  例如,反腐“危害经济发展论”不时冒头。持此论调者认为,力度空前的反腐使一些经济活动放缓,高端消费市场普遍低迷,高档餐饮酒店、会所、休闲娱乐场所不景气,造成经济下滑、投资减少、就业困难。长此以往,中国经济增速恐现“硬着陆”,届时将压垮脆弱的金融体系,掀起难以收拾的经济风暴。一些基层干部说,这一论调始终在官场、社会、网络上盛行,虽被批判多次,但仍有一些拥趸。

  再例如,有人持反腐“过头论”,认为反腐管得太多,查得太严,搞得“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

  还有人持反腐“自黑论”,认为反腐揪出一大批蛀虫,会让百姓质疑为何党内有这么多人贪腐,影响公众对党的信心。

  受访专家认为,出现消极论调恰恰是反腐走向成功的“积极反映”。坚持“有腐必反、持续推进”的势头,清除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是遏止消极言论的最好办法。

  “我们应当对此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自信。”高波说,绝大多数百姓对反腐是高度支持的,对这些“谬论”不必过于在意。

  “越是直面问题,越是反腐败,越是能够赢得党心民心;越是掩盖,粉饰太平,越是会失去人心。”任建明说,敢于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形成震慑,政治生态才能恢复,好的作风才能赢回。

  但对于一些消极言论,也应提高警惕。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基层干部在谈及反腐问题时,往往会引用一些境外媒体或统计机构的说法。例如,在探讨反腐“危害经济发展论”时,有的干部引用的是美国某银行的报告。该报告称,反腐将至少导致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减少0.6至1.5个百分点。粗略估计,因经济活动减少带来的损失或达1350亿美元。

  “需要警惕的是,这类消极言论多为有人精心炮制撰写,其背后往往有海外势力、持不同政见人员等群体推波助澜,有的甚至是国内的文章观点到境外媒体发表,试图影响国内舆论,‘内外勾结’抹黑中国反腐。”高波分析说。

  “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谈及铁腕反腐时所说的一句话,是对所有别有用心的消极言论的最好回应。

  如今,公众对反腐工作高度关注,并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反腐。在高波看来,这对反腐工作是一种促进,并认为社会舆论也会对群众身边的基层腐败,起到良好的震慑作用。

  李成言表示,公众对于反腐的热情,可以转化为政府进行坚决反腐的动力。他相信,今后党中央会继续顺应公众的期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屈辰 实习生 邵洋洋)

责编:王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