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90后青睐互联网企业:爱高薪更爱自由

2015-08-25 09:50 来源:工人日报

  作为初入职场的生力军,90后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群体。日前,某招聘网站公布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在大学生就业企业的类型选择上,互联网企业成为毕业生们最为期待的就业行业。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就业市场出现趋冷迹象,国企招聘职位同比下降19%,但在“全民创业”的热潮带动下,互联网行业用人需求呈现“井喷”,提供职位数同比增长44%。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互联网企业正受到90后毕业生的青睐与偏爱。

  90后青睐互联网企业

  今年,李克强总理多次为“互联网+”喊话,并前往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而政策方面对待互联网的积极态度,也让更多90后大学生对这一行业充满希望。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最新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直接创造了170万个就业机会。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预计2020年有望直接为约350万人带来就业机会。短短几年间,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深受90后青睐的就业选择。

  “我觉得互联网行业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吴霞,怀揣梦想与情怀,她在求职时始终把互联网企业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互联网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跟着大方向走,总没有错。”她对记者说。

  对比此前在传统行业和在互联网公司的实习经历,吴霞直观地说,“在互联网公司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起在传统行业从事重复性的工作,更有成就感。”

  报告指出,互联网行业的就业人才有别于传统行业,呈现出年龄低、工龄短、学历高等特点。据统计,201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有2.9%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虽然总体占比较小,但与2011年相比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9%。而在创业领域方面,移动互联网成为90后创业的首选。

  缘何成为就业新高地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择业观——70后追求稳定“铁饭碗”;80后奉行实用主义,看重职业发展;而90后爱高薪更爱自由。

  采访中《工人日报》记者发现,很多90后之所以热衷在互联网企业就业,与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性化的管理风格以及诱人的薪酬福利有着密切关系。

  今年暑假,出于好奇和兴趣,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三学生史亮,选择在北京一家互联网游戏公司实习。

  史亮所在的部门主要从事与大数据相关的工作。作为一个文科生,面对一次性上万条的数据处理,史亮坦言,“刚开始感觉头都要炸了”。为能尽快融入团队工作,他开始硬着头皮自学编程基础、计算机代码等内容。两个月下来,他觉得充满挑战性的工作非常有助于个人成长。

  “原先我并不了解互联网公司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后来发现跟传统企业的管理差异很大。”史亮告诉记者,公司办公区域全是开放式的,一眼望去没有一个封闭的办公室,工位也可以自由随项目调整,办公氛围充满活力。

  “公司不仅有健身房、自助餐、免费茶点、理疗按摩等员工福利,节假日还会组织各种活动。”史亮说,这段实习经历让他对互联网公司更加充满向往。

  事实上,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其人性化、弹性制的行业氛围恰好迎合了90后自由、开放的性格特质,而这背后,偏爱机关、国企等体制内单位传统的就业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作为互联网原住民,90后的思维方式随之改变。这种改变对社会而言,是一种进步,符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王霆教授说。

  尊重90后的职业选择

  如今,跳槽在自由度越来越高的人才市场早已不再新鲜,但是过高的跳槽率还是让90后们饱受诟病。据某招聘网站发布的报告显示,有跳槽意愿的90后职场人高达67%,其跳槽意愿明显高于前辈。

  入职一年后,从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离职的闫名告诉记者,他之前所在的公司人员流动性很大,“大公司管理层级多,自己只是一颗螺丝钉,没有存在感”。他打算“跳”去小型互联网公司工作,“在小型创业公司能尝试不同的岗位、参与不同的项目,发挥更大能量。”他说。

  不过,对于90后在互联网行业的频繁跳槽,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互联网行业的高跳槽率没必要过分作负面解读,这个行业需要不断有年轻人涌入,不断有新想法出现。”长期负责互联网人力咨询的郑惠说,在互联网公司普遍存在高跳槽率和员工年轻化的现象,一定的人才流动率有利于行业发展。

  “90后的高频率跳槽,与一些互联网公司过于美化雇主品牌建设有一定关系。”某人力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吴志昌表示,一些企业在招聘会、宣讲会上过分渲染公司在财力、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并未把入职后的工作内容及所需承担责任明确告知求职者,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部分90后刚入职就辞职。因此,企业在人才筛选过程中,有必要将雇主品牌建设进行真实化的呈现,以便让毕业生根据自我测评和岗位适配度做出正确选择。

  吴志昌指出,“学校和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在职业规划教育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帮助90后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而在南京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夏老师看来,一方面,90后应将工作、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个人兴趣爱好密切结合;另一方面,“作为学校,也应该懂得90后的心理特征,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记者 李丹青)

责编:安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