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骨架】
太清宫、明道宫等与老子文化有关的文物古迹搭起了鹿邑老子故里的骨架。
为了再现太清宫、明道宫恢弘壮观的历史风貌,把老子故里建设成为老子文化、道家文化、道教文化的圣地,鹿邑县政府以现代考古成果和清康熙、光绪《鹿邑县志》及唐、宋时期历史资料记载为依据,先后投资7亿多元,恢复重建了老子故里旅游区。景区与鸣鹿园、陈抟公园、弘道苑、问礼广场、老子文化广场、睡仙广场、十里文化长廊等标志性景点,共同构成了鹿邑文化交流、文物展示、民间文化活动、宗教活动、旅游观光并重的历史人文景观。
去年,老子故里旅游景区又投巨资新增了九大景点和景观,其中在明道宫景区内新建了皇祭殿,逼真地复原了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率文武百官亲临鹿邑祭拜老子,并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的场景;实施了玄元殿彩绘壁画工程,形象地绘制了老子生平大事及历代八位皇帝驾临鹿邑祭拜老子、儒释道三教大法会的场景。
据介绍,鹿邑县还有恢复建设明代城墙,体现明道宫在明清时期的繁荣和昌盛景象,打造沿千年银杏树至涡河通往太清宫拜谒老子的水上景观带等诸多想法,以进一步完善老子故里旅游区的骨架。
【丰血肉】
完善了景区的骨架后,鹿邑县在充实鹿邑老子故里的人文内涵上更是下足了工夫。
鹿邑县十分重视老子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先后出版了《老子故里论老子》(五卷本)、“老子文化系列丛书”(五种)、《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8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文集》、《鹿邑与中华李姓之根》等书籍;邀请著名学者到鹿邑举办老子文化专题讲座,向海内外征集各种《道德经》版本及研老资料11000余种;参与拍摄了《老子》、《老子不老》、《道教祖庭话鹿邑》、《问鼎中原——文化河南影像工程系列记录片〈老子〉》、《老子传奇》等影视作品。
在鹿邑民间,研究老子文化的氛围也很浓。民间艺人以老子其人、老子思想为素材,自发创作《老子》连本河南坠子词,排练了打铁舞,创作了《画说老子》、《老子传》、《青牛演义》、《老子》、《老子传奇》等作品。一些人用鹿邑方言解读《道德经》,研究民间语言中存在的“道”“德”理念的原生态的读音和内涵,显示了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
鹿邑县曾成功举办了“2008·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聚祖庭、议和谐、话发展座谈会”等大型文化活动,国家民政部批准在鹿邑成立了中国道学研究会,确立了老子故里、道教祖庭和老子的思想地位。
近几年来,鹿邑县积极实施“老子文化兴县”战略,强力打造“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大知名文化品牌。他们坚持“政府主导、文化拉动、民间发起、严格管理、商业化运作”的指导思想,开展一系列老子文化民俗活动,一年一度的老子庙会激活了旅游产业,培育了旅游市场,文化旅游业已在老子故里蓬勃兴起。
2012年2月23日,鹿邑县正式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
老子文化受鹿邑民间文化的熏染和浸润是默然无声的,老子文化一经形成,又在悠远的历史时空里,广泛而又深入地影响着民间文化。无论是坊间的传说,还是民间信仰、民俗风情,抑或民间祭拜、老子庙会等,无不渗透着老子文化所承载的智慧,无不闪烁着老子文化的思想光辉。道法自然,在鹿邑,道都文化无处不在。专家学者积极争做老子文化内涵的解读者,媒体传播在做老子文化价值的推广者,普通百姓扮演着老子传说故事的讲述者,政府景区成为老子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者和践行者。鹿邑人有一个共同的理念:认识老子文化,继承老子文化,提升老子文化,光大老子思想,力争把鹿邑打造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老子文化名城和道家文化朝圣地。
纪念老子诞辰2583周年
公祭大典祭文
维2012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岁在壬辰,节届仲春,老子诞辰2583周年,各界代表、四海宾朋、李氏后裔,怀至诚之心、崇敬之情,立玄元殿前,备嘉卉六醴、雅乐升舞,恭祭吾中华圣哲老子。文曰:
涡水汤汤,岸柳连连;玉树攀云,幼英初探;水含苔浦,草匐莺啭;圣哲诞日,八垠同欢。
嗟吾先贤,百代仰瞻。德道之学,普世经典。人道守中,天道自然;治道无为,不争乃先;有无辩证,阴阳互反,大道若无,玄之又玄。犹龙佳话,夫子绝叹;庄周弘发,诸子为鉴;千家解老,学统绵绵;汉室尊老,文景治安;唐皇认祖,李姓归源;宋元明清,谒拜流连。
伟哉老子,厚望高节;思接千载,蔚为奇观;卓乎独盛,名扬海天!
煌煌神州,郁郁中原,厚重周口,上善真源。社会祥和,物阜民安。善建不拔,方式转变。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区域中心,魅力彰显。
欣逢盛世,吾侪神勇;励精图治,众志成城;中华复兴,笑饮春风。天地人一,假年可期!伏惟尚飨,为祷为祈!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