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研究劳教制度具体改革方案

2012-10-10 06:27 来源:东方今报

  中国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可靠的司法保障。

  ——摘自《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发表了《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就司法改革问题发布白皮书。白皮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国内外介绍了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分为前言、司法制度和改革进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人权保障、提高司法能力、践行司法为民、结束语等部分。

  白皮书强调,司法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深化。

  ○改革劳教制度已成社会共识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姜伟,9日在国新办召开的《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发布会上表示,改革劳动教养制度已经形成社会共识,相关部门作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工作,广泛听取了专家学者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正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他坦言,劳教制度的一些规定和认定程序存在问题。

  ○中国判处死刑的案件逐步减少

  白皮书介绍,自2007年以来,中国判处死刑的案件逐步减少。

  白皮书指出,从2007年开始,由最高法统一行使死刑案件的核准权。中国实行死刑第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完善了死刑复核程序,加强死刑复核监督。最高法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最高检可向最高法提出意见。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确保了办理死刑案件的质量。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赔偿金提高

  白皮书指出,中国确立国家赔偿制度,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国家依法予以赔偿。

  近年来,国家刑事赔偿标准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每日赔偿金额从1995年的17.16元人民币,上升到2012年的162.65元人民币。

  ○非法取证是冤假错案主因

  近年来,不少冤假错案陆续披露,使国家的司法公信力饱受质疑。针对这种现象,姜伟表示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冤假错案发生。

  姜伟表示, 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是导致冤假错案发生的主要原因。

  姜伟说:“严禁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强化证人出庭作证。证人出庭作证对于提高庭审质量、有效减少冤假错案有重要意义;保障并强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将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律师的时间由起诉阶段提前到侦查阶段。”

  ○公开透明已成司法共识

  姜伟表示,知情、表达、参与、监督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知情是监督的前提,公开透明已经成为司法共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于司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姜伟指出:我国健全司法公开制度。建立了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网站、微博等,回应社会关切。

  ○司法改革拓展律师发展空间

  白皮书说,借鉴国际上建立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制度的经验,2002年以来,国家推行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试点,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律师(包括专职律师和兼职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共同发展的律师队伍结构。2007年修订的律师法完善了律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允许个人开办律师事务所,形成国资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事务所和个人律师事务所共同发展的格局。

  白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底,中国有律师事务所1.82万家,共有律师21.5万人。

  ○反驳司法“封闭改革”论

  目前社会上,一些法律专家认为中国的司法制度改革容易存在自我改革、封闭改革、自上而下改革的现象。

  对此,姜伟进行了反驳,“司法改革凝结了各方面的智慧。”

  对于“自我改革”,姜伟说,由于司法改革涉及司法权的优化配置,如果由某一司法机关主导改革,很可能出现不愿意放弃权力,或者在改革中扩张权力的问题。但是,中国的司法改革一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在实施层面,落实改革任务的牵头和协办单位最多时达15家。可见,不是由某一个司法机关、某一个主管部门可以主导中国的司法改革的。

  ○鼓励、支持地方先行立法

  对于“自上而下改革”,姜伟表示,这是各国司法改革共同遵循的规律。司法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涉及国家司法的基本制度,需要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每一项司法改革措施的出台和落实,都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不是地方或基层改革可以解决的。

  姜伟表示,我们尊重基层一线的首创精神,倡导各地对不涉及现行法律修改的事项进行探索、创新。对保障公民权利的改革事项,在中央出台改革文件后,也鼓励、支持地方先行立法,为整体推进改革积累经验、提供参考。

  ■ 解读

  十八大前出台表明中央依法治国信心

  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副所长王公义就白皮书内容接受采访时表示,白皮书涵盖了我国几十年来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方向,他认为,选择在十八大前出台白皮书的意义重大,表明了中央依法治国和对建立法治国家的信心。

  “司法改革的重点就是司法权力配置,即公、检、法权力之间的配置问题,审判、侦查、检察等一系列权力,按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原则,相制约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革。”王公义说。

  王公义表示,目前,我国司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有,检察和起诉是在一起的、侦查和羁押是在一起的,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改革。

  “民事方面的审判和执行也是没有分开的,行政执行也没有分开,从改革的方向来讲,法院只能实行一种功能,就是审判功能,把审判功能做好了,这是提高司法能力的关键。”王公义说。

  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

  司法改革之路

  1997年 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此后,我国全面启动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践。

  2002年 党的十六大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将司法体制改革作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举措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 全国司法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主导中国司法改革进程的核心机构的出现,以及一种全新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策略和模式的最终确立。

  2004年底 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提出了改革和完善诉讼制度、诉讼收费制度、检察监督体制等10个方面的35项改革任务。

  2007年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2008年 中央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了60项改革任务,被看做是新一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开启。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