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台长与老牌电台的故事 李新全:做大做强广播实力

2014-04-10 13:03 来源:中广网

  人性化管理,建设和谐电台

  说过了宣传和产业的“故事”后,新兵台长在老牌电台的故事还有一个章节,是关于人本的。没有士兵们的军心稳定劲往一处使,纵有统帅多么伟大的战略又靠什么去实现呢?

  1.调整薪酬结构,实现职工待遇稳步提高。

  李新全台长到任后,着手对电台原有薪酬结构进行了优化完善,将薪酬分配分为基本工资、岗等工资、绩效工资、保险福利和特殊贡献奖五大部分,这五大部分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现状与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双重需求。岗等工资的设立包括工龄、职称之类的因素在内,主要是针对一些曾为台里做出重要贡献但现在发稿量等单纯采用绩效分配对他们不利的老同志。为鼓励先进,彰显为电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员工的特殊价值,设计了年终特殊贡献奖,年底统一表彰奖励。这样一来,人均收入比去年有了相当大的提升。

  2.因材用人,调动干部积极性。

  2009年2月~3月,台里对各频率科组长职务进行内部公开竞聘,共有46名业务骨干走上业务管理岗位。2009年4月和9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对全台中层干部进行优化调整,将干部职务、工作能力与工作岗位需求进行了更好的匹配。

  3.解决遗留问题,规范用工管理。

  台内原本有很多“部聘”人员长期没有“名分”。李新全通过考试,将二十多人转为台聘,没考上台聘的人与河南广播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一举消除了长期存在的“部聘”这一不规范用工现象,使职工的生活和劳动保障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4.生活上的小事。从职工中午的工作餐到理发,李新全都非常关心。通过发放午餐补贴,建立为台里职工的理发店等一系列工作,增加了职工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工作中。这一系列惠及职工的措施使河南电台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这几年,我国广播的发展呈现出东西两头大的趋势。东部乘经济发达的东风,从省级台到市级台涌现出一个个创收跨过亿元门槛的电台。西部经济欠发达,视听手段的相对落后,反而成就了接收成本低廉的广播的发展人气。而今天中国广播杂志社的脚步停在了中原,向您讲述了一个“新兵台长与老牌电台的故事”,或许您已经从这个故事看到那里的广播人怎样在中国广播的腹地书写新辉煌。

  采访手记

  采访李新全台长前,我们不免有些担心。这样一个刚刚进入广播界一年的台长,有足够的“料儿”吗?以往采访过的多位台长很多是从广播记者编辑做起,是电台内部的“自产”一把手,至少也在广播界打拼过多年了。而这个“新兵”台长能否有足够的亮点闪耀我们这篇文章呢?而采访持续了三个小时,还是意犹未尽,不是碍于时间因素,恐怕还可以再谈上更长时间。把录音整理成文字后,让笔者头痛的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版面内把这些内容提纲挈领地容纳进去。“从宏观到微观”,或许正是因为李新全曾经站在高处俯视全局,才有了他把省内其他媒体产业运行的经验“拿来”为广播所用的尝试,才有了他跨媒体合作的灵感和资源。1950年建立的河南电台如今已是老牌电台,2008年上任的“新兵”台长有一天也会成为“老兵”,新办法会变成老经验。而广播事业正如我们本期所面对的这位台长的名字,永远是“全”“新”的。

  注 释

  ①李新全 《立足创新 做大做强广播产业》,载《中国广播》2009年第3期。(中国广播杂志2009年第11期)

责编:李婷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