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联赛虚火旺盛内力不足 管办不分离造成弊端

2012-11-17 09:45 来源:济南时报

  管办不分离成尴尬

  CBA联赛主办方是中国篮协,篮协属于非官方组织,中国篮协与篮管中心其实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实际掌控全局的幕后大佬是篮管中心,下面的实权部门则是各省市体育局,因此CBA被赋予为国家队输送人才和为俱乐部老板赚钱的双重任务,这也造成了管办不分的尴尬。

  CBA17支球队中,球队性质和俱乐部体制也是五花八门,有民办的、有政府的、还有各种联营的,因此球队若想彻底脱离与各地市体育主管部门的联系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正如姚明所说,管办分离是最难的,“赛事(管理)能否放松政策,是体育产业最大的问题。”

  这种弊端深刻地体现在球员转会方面。CBA球员想实现自由转会,比登天还难。由于没有选秀制度,CBA球队都是通过梯队建设完成新老交替,而梯队的培养模式一般为俱乐部出钱,地方体育局出力,这造成了球员身份归属地的尴尬。所以,一名球员要实现转会,首先要得到当地体育局首肯,在签订转会合同时,必须明确说明将代表谁出战全运会,尤其到了全运会周期,这种转会难度会更大,即将开始的新赛季恰逢辽宁全运会周期,休赛季没有大牌转会,跟此不无关系。

  行政干预朝令夕改

  CBA联赛开展已有十多年时间,但貌似职业的联赛实则按“计划”来经营,这很难给人“成熟联赛”之感。

  近几年,篮协频频采用行政手段“开后门”维持部分群体利益。去年NBA停摆后大量球星涌进中国,篮协为此出台了针对效力CBA的NBA自由球员的限制决定。堵死大牌外逃之路,这本无可厚非,但此规定仅限非中国籍球员,而易建联不在此之列,这就是所谓“易建联条款”,但最后不少大牌还是早早离开或常规赛一结束就匆匆撤离,让篮协威信扫地。

  如果说“易建联条款”还是出于提高联赛水平考虑的话,那之前的“郭艾伦条款”则很难让人看懂:参加2010-2011赛季CBA的球员,必须在注册之日年满18周岁,可篮协为了给郭艾伦开绿灯,居然作出补充规定:国家队正式球员不在受限之列。这样随中国男篮参加了2010年世锦赛的郭艾伦顺利地拿到了参赛资格,而一大批好苗子,如山东的丁彦雨航等参加联赛的时间无奈被推迟了一年。

  今年10月19日,篮协又对新赛季CBA外援使用政策进行了微调:对全华班队伍时,各队除了继续保持4节5人次外援外,最后一节只允许单外援上场(包括亚洲外援),这其实是一条专门保护八一队的特殊条款。篮协种种自欺欺人的行为究竟能带来多少效果无人可知。不从整体出发考虑出台更合理的政策,而是通过各种投机取巧的手段来维持局面,这种做法让人感觉很业余。

  富得流油与无所事事

  今年篮协与推广商盈方续约5年,每年将得到3.3亿元人民币的收益,而后又以20亿元的“天文数字”敲定了新的联赛赞助商,为期5年,两者相加篮协每年将得到7.3亿元的资金。就在篮协“富得流油”的同时,CBA俱乐部却连年亏损。篮协不光垄断了商务推广,而且所有赛区醒目位置的广告牌也全部由篮协打包销售,俱乐部几乎什么也得不到,除了广东和北京能勉强维持微弱盈利外,其余俱乐部每赛季大约都会亏损1500万元到3000万元左右,这让各俱乐部苦不堪言。

  新赛季开始前夕,在新赞助商的支持下,CBA各队球衣开始销售,篮协在CBA品牌开发方面迈出了令人欣喜的一步,但据目前的信息来看,球衣销售只是在球衣赞助商的品牌店内销售,而以CBA球队为品牌的专卖店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球迷根本无法买到自己所喜欢的球队的其他相关产品,给球迷留下了不少遗憾。

  不过一些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俱乐部的自身行为让人看到希望,如北京金隅,在马布里的带领下,俱乐部召开球迷见面会、举行慈善活动,俱乐部的商业开发也走在了CBA前列。但篮球相关产品的开发只是CBA广阔市场的“冰山一角”,另外如品牌推广、电视转播等领域,都是非常诱人的“大蛋糕”,篮协若想全面开发CBA这个大品牌,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本报记者张卫波 李康培实习生刘阳)

责编:王涛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