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甫给记者授课:从大到强 中国制造需“工匠精神”

2015-03-08 22:11 来源:映象网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振甫谈中国制造要有“工匠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振甫谈中国制造要有“工匠精神”

  映象网讯(大象融媒映象网记者 骆琼 文/图)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一个响亮的名字,也一直是国人的骄傲。在全国两会上,它同样也成为了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目前,中国制造就是需要一种‘工匠精神’。”3月8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上,遭遇中外记者重重“围堵”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振甫化身授课先生,“中国要由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就要提高制造效率、提高产品的精细度。”

  中国制造需要“工匠精神”

  从奶粉到电话煲,再到现在马桶盖,这些简单词语却一次次成为了火遍网络的热词。除了老百姓关注外,“电饭煲之争”、“马桶盖之争”也成为人大代表们讨论的话题。

  为什么中国人热衷于“国外制造”?国外的电饭煲真的就比国内电饭煲做饭好吃?究竟是大米的原因还是电饭煲的原因?问题的根源又在哪里?

  对此,郭振甫坦言:“我也在国外买过电饭锅,但为什么很多人不买国内生产的东西,都跑去国外买。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国产的东西精细程度不够,缺少‘工匠精神’。”

  郭振甫拿记者写稿打起了比方:“你比如同样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记者写完后播出的稿子就是不一样,精细的、质量高的稿子读者就是喜欢看。”

  在记者们的笑声中,他进一步解释说,再比如衣服、眼镜,无论什么商品都要做的好看、好玩、好吃,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而这些“好”中就会牵扯到精和细的问题。

  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关键是效率

  精细度不够、缺少“工匠精神”,那怎样才能让中国制造的东西在国际舞台上能和国外制造的产品相抗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给出了答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郭总,你对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有什么样的看法?”面对问题,郭振甫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前来围堵他的记者们:“那你们先给我解释下什么是制造大国?什么又是制造强国?”

  “‘大’就是制造的多。”、“像德国一些国家应该是强国”、“质量和数量之分”……在五花八门的回答声中,郭振甫没有做任何评价,而是拿起了笔在草稿纸上写了两个字——“效率”。

  “市场经济环境下,我认为有效率就可以称之为强了,就是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创造出来的价值,它包括了质量的指标等很多标准。”郭振甫说。

  目前,我们的工业化水平还是不够高,要成为制造强国,除了开发能力、基础研究能力外,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装备水平,提高制造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郭振甫说。

  “要从大国到强国是一个过程,要彻底解决我们经济发展中的运转问题,解决效率的问题。除了企业的投入外,国家还是要花大力气去做的。”

  此外,对于我国制造业将来的发展方向,郭振甫指出要不断加强“微笑曲线”的两端。

  1992年,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加强研展创造智慧财产权的同时,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郭振甫说。

责编:王文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