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清:一心为民好片警

2014-04-28 17:32 来源:映象网

刘克清

刘克清

  2010年12月,刘克清开始到陈庄村当社区民警。陈庄村地处城乡接合部,治安形势复杂。刘克清走村串户,把每家每户的情况记在自制的“民情日记”上,并利用掌握的民情信息,勾画出各个院落的位置图,详细圈点院落的各种信息。比如,各户的位置、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空巢老人、低保户、残疾人、军烈属、失业人员等特殊居民情况;人户分离、公房、私房、自建房、出租房等房屋性质情况。“谁家养了什么狗、哪个院堆放了易燃物、工地灭火器存放在哪儿,他心里很清楚。”矿工路派出所社区警务大队教导员王全志告诉记者。“刘克清摸清了‘家底’,管理起来自然有条不紊,服务也有了明确的目标。

  为什么行功不便的他还在坚守岗位?是什么让他在一年多内记下了密密麻麻的12本民情日志?因为他对“警察”这个职业爱的太深沉!

  刘克清:一心为民好片警

  “1.雒国方、李晓军两家申请将妻子户口农转非(手续上午己交到市公安局审批大厅办理)。2.李秀荣、陈秋风、雒新政照二代身份证照片(都已照完)。3.继续清理死亡未注销户口(已注销3人,还有14人,力争6月底完成)。”

  这是日前市公安局矿工路派出所驻新华区矿工路街道陈庄村社区民警刘克清在“民情日记”上写的内容。

  “现在年龄大了,记性也差了,群众说个事儿写在本上,事情办到哪个程度记到本上,免得给耽误了。”刘克清说,“走访时了解到的问题虽然许多是琐事,但对群众来说可不是小事。我们能解决的当场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就记录下来,回去研究,或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协调处理。”

   “民情日记”连民心

  2010年12月,刘克清开始到陈庄村当社区民警。陈庄村地处城乡接合部,治安形势复杂。刘克清走村串户,把每家每户的情况记在自制的“民情日记”上,并利用掌握的民情信息,勾画出各个院落的位置图,详细圈点院落的各种信息。比如,各户的位置、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空巢老人、低保户、残疾人、军烈属、失业人员等特殊居民情况;人户分离、公房、私房、自建房、出租房等房屋性质情况。“谁家养了什么狗、哪个院堆放了易燃物、工地灭火器存放在哪儿,他心里很清楚。”矿工路派出所社区警务大队教导员王全志告诉记者。“刘克清摸清了‘家底’,管理起来自然有条不紊,服务也有了明确的目标。

   创新方法搞好服务

  刘克清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撂“民情日记”,每个本子都包了皮儿。记者随手翻开一本,看到首页上写有这样一段话:“为人民服务”已成为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6月9日下午3点,刘克清带着照相馆的刘师傅,来到陈庄村92岁的村民李秀荣租住的地方,为李秀荣照身份证照片。

  走出老人的家,陈庄村社区协警陈志文有些“不满”:“刘警官,他们也不说钱的事儿。光今天买摄影布你就垫了110元钱,每次你都说人家困难,不让提钱的事儿。”

  刘克清憨厚地一笑,说:“他家情况特殊嘛。”

  “最近,闺女的情况咋样呀?”“病情比较稳定,很感谢刘警官您的关心和帮助。”“那就好,有事尽管给我打电话。”

  回到办公室后,刘克清给卫东区东高皇街道居民侯某的父亲打电话,了解侯某的近况。随后,他在“民情日记”的“回访记录”一栏写下:没有出现新问题。

  2010年,侯某和丈夫在陈庄村租房做生意。2011年初,侯某间歇性精神病复发,丈夫一走了之。2011年11月,陈庄村拆迁进度的加快,眼看他们租住的房屋就要拆迁了,可是新住处还没有着落。刘克清得知后非常着急,多方打听找到了侯某的父亲。侯某的父母离异后,分别成立了新的家庭。侯某的父亲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坚决不让女儿住进自己家。此后,刘克清骑着电动车多次去东高皇街道做侯某父亲的思想工作。侯某的父亲深受感动,最后把女儿接回家中。

  一年多来,刘克清已密密麻麻地记满了12本“民情日记”,收集信息1500余条,成功调解37起矛盾纠纷。刘克清发现群众有啥急事需要帮助就记录下来,尽心尽力地帮扶。

  去年10月,刘克清走访时得知,居民雒真真因小时候患脑梗死留下后遗症,父母多方托人才给她找了个上门女婿,但结婚后女婿的户口一直没能迁来。刘克清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上门走访,写调查报告,找领导审批,终于把雒真真丈夫的户口迁入了陈庄村。雒真真的母亲感激地说:“刘警官真是个好警察,为俺办事跑前跑后,没少操心。”

  现在,陈庄村居民有啥难事都愿意找他。“刘警官真心为我们办实事、办好事,我们群众打心眼儿里感激他。”居民陈文志说。

   刘克清工作的“三样宝”

  “刘克清每天都骑着电动车、背着黑挎包、提着小喇叭走东家串西家,给俺村解决了‘平安’这个大问题。这不,村里已持续数月实现了‘零发案’。”陈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光明说。

  刘克清的妻子金延芝告诉记者,刘克清骑的那辆电动车其实是买给女儿的。2010年10月,夫妻俩买了这辆电动车,作为送给女儿的礼物。刘克清到陈庄村任社区民警后,懂事的女儿考虑到行动不便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走街入户为居民办事,就把电动车送给了父亲。

  “刘克清在骑电动车为民服务的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并总结出了一套‘三同步’工作法:一是获取信息与解决纠纷同步。对走访群众过程中获得的信息都及时处理,努力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获取信息与暂住人口管理同步。为切实掌握社区暂住人口的变化情况,刘克清通过座谈走访,了解和掌握暂住人口的增减变化和内在矛盾纠纷。三是获取信息与治安宣传同步,不仅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而且有效地警示和震慑了犯罪。”矿工路派出所所长谢书军如实说。

  打开刘克清背的小黑帆布包,简直就是个“百宝箱”,里面不仅有警民联系卡、“民情日记”和平时办理的户口簿、暂住证等小物件,还有一些药品和小工具。

  “小黑挎包是在夜市花25元钱买的,平常在入户走访时掂着方便些。”刘克清说,“头疼粉、降压药是给自己准备的,清凉油、风油精是给纳凉群众准备的,小钳子、小起子是给居民修理小东小西准备的。”

  说起买小喇叭的灵感,刘克清嘿嘿一笑:“有一次,看到村里来了个小贩拿着喇叭卖蜂蜜。他一喊,居民就知道卖蜂蜜的来了。于是,我也花了50元钱买了一个。”

  有时他拿着小喇叭给居民讲解防盗防骗的知识,居民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听得津津有味。

  “刘警官白天经常拿着小喇叭给我们讲解法律知识,我们觉得用处很大。每到晚上,我们总能听到小喇叭的温馨提示,提醒我们窗户是否关好、屋门是否锁好。”居民李姣说。

  居民雒国方对记者说:“小喇叭不仅可以提醒我们,而且对小偷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刘克清生活的“三大件”

  “刘克清患有双侧脑梗死后遗症等多种疾病,双手至今麻木,特别是左手、左腿活动不便。他是强忍病痛坚持工作,拐杖、药箱和熊猫电视机早已成了他生活中离不开的‘三大件’。”矿工路派出所副所长刘丁说。

  2007年7月的一天,正在工作的刘克清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身体支撑不住,向墙一侧歪了下去。同事看到后立刻通知了他的妻子金延芝,并火速把他送到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双侧脑梗死。出院后,刘克清左侧的身子不听使唤了。于是,金延芝就给他买了副拐杖,方便他在家时用。刘克清说:“用上拐杖后,脚跟不着地,确实减轻了许多疼痛,但是决不能把拐杖带到外面去,决不能影响了良好的公安形象。”

  临出院时,医生给刘克清开了很多药。回到家,金延芝把女儿不要的一个书盒子拿了出来,专门为刘克清做了个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的小药箱,里面密密麻麻地摆着速效救心丸、头疼粉、脑康等20多种药。

  刘克清每次上班前,金延芝就把药塞到他的小挎包里,并嘱咐他按时服用。

  有一次,刘克清在村里走访,刚从一个居民家出来,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踉跄了一下,差点跌倒。他强忍病痛,咬紧牙关,慢慢坐到路边,把药放进了嘴里……

  刘克清平时工作很忙,回到家后喜欢看电视。他说:“我特别喜欢看法制频道的节目,里面的案例解说,对自己既是一种教育学习,也是一种减压放松!”

  刘克清的家并不富裕,甚至还有点穷。刘克清一家是借住亲戚家的房子,给老人看病欠下的账到今年3月才还清,金延芝在市里一家企业上班,每月工资不足900元。

  但是每月发工资时,刘克清总要从中拿出500元钱,作为帮扶困难居民的“专项经费”。

  “我的生活跟那些困难群众比起来,好太多了。”刘克清说。

  这就是刘克清,一名普普通通的片警!

责编:李争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