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现焦裕禄式驻村民警 小孩见他都敬礼

2015-03-05 16:59 来源:东方今报

张剑波把新办好的户口本送到村民陈铁安家中

张剑波把新办好的户口本送到村民陈铁安家中

    兰考最东边的村子里,有一个焦裕禄式的驻村干警,他驻村短短几个月,就让村中妇孺皆知,他一心为村民,解决了村民认为最难办的事,让村民满口称赞;他风雪无阻,巡护在村子周围,使这个“两省三县”交界的地儿由过去的治安盗窃多发村成了“出门不上锁,村民也放心”的平安村。他就是38岁的驻村民警张剑波。

  一封感谢信

  饱含一个女孩的满满感激

  “张叔叔你好:我是东埽怀小学的学生陈慧新,感谢叔叔给我办了户口,我现在在学校,学籍也办成了,我可以成为一名正式学生了,我中午的学生营养餐也能吃上了,别的学生不再看我的笑话了,我和其他学生都平等了。你又给我买了新书包,看到我的手都冻烂了又给我送了棉手套,我的手现在不冷了。我长大后一定不会辜负你对我的期望,好好学习,当一名好学生将来报效祖国。五年级学生陈慧新 ,2015年2月3日”。

  陈慧新,兰考县许河乡东埽怀村的村民,也是东埽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信中的“张叔叔”是东埽怀村“一村一警”的驻村民警张剑波,来到村里之后,张剑波就从村支书那里了解到陈慧新家的情况,随后,陈慧新的父亲陈铁安也找到张剑波。

  陈铁安身患残疾,家庭贫穷,四十多岁才娶上媳妇,媳妇患有精神病,2003年4月闺女出生时,陈铁安怎么都没法将妻子弄到医院。无奈,陈铁安只好找到农村的接生婆在家里给妻子接生。因为女儿在家里出生,没有出生证,没办法上户口,现在闺女陈慧新已经十一岁,上小学五年级了,还无法上户口,也没办法办学籍,更没有办法吃到学校每天中午发放的营养餐。

  每次看到同学吃营养餐,陈慧新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也不理解,有时候还会用不一样的眼神看她。回到家,陈慧新都会问爸爸,为啥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为啥别人都有牛奶喝、有鸡蛋吃而自己没有呢?父亲也不懂,无法给她解释。

  了解到这一情况,张剑波立即上报兰考县公安局户政部门,户政部门的要求是没有出生医院证明的,一律要做亲子鉴定才能入户,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乱入户和拐卖儿童入户的情况发生。张剑波走进陈铁安的家中,三间破旧的瓦房,屋里地面比院子还要低,一台老电视是屋里唯一的家电,虽然是冬天,床上却只有一床薄薄的被子。厨房也已摇摇欲坠。看到这儿,张剑波心里很不好受,亲子鉴定要2000多元,这样的家庭,陈铁安拿得起吗?

  张剑波把情况给陈铁安一说,果然,陈铁安听过,既着急又失望,不停地呢喃着:“这咋办,俺闺女以后咋办啊?”看到这儿,张剑波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他安慰老陈:“老陈,我再给你想想办法,要是不行,我给你垫钱做鉴定,怎么着也要给你女儿入上户口!”陈铁安一时呆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好。

  在一次座谈会上,张剑波再次向县局党委汇报此事,现场的副县长、公安局长张振国沉思了一下对张剑波说:“这个事由你写调查材料,对四邻和接生人员做笔录,让村里出证明,由户政科来核实事件的真实性,如果情况属实,要特事特办,尽快给孩子入上户口。”张剑波长出了一口气,迅速着手准备材料。

  2015年1月9日,陈慧新的户口终于入上了,当张剑波来到陈铁安家,将户口本交给陈铁安时,他激动得说不出话。

  户口解决了,学籍也要尽快解决,拿到户口的当天,张剑波就拿着户口复印件交到学校,帮助陈慧新补办学籍。

  一根散花烟

  让出村民感激情

  2月3日,记者随张剑波来到陈慧新家,见到了陈铁安,也见到了刚刚放学的陈慧新。“我现在也吃上营养餐了,同学们再也不看我的笑话了。”陈慧新告诉记者。在和记者聊天时,张剑波看到陈慧新的手都冻烂了,拉起陈慧新的手,不停地说:“怎么冻成这样?”又看到他没有书包,只用一个塑料袋子当书包使。采访结束后,张剑波当即到超市给陈慧新买来了新书包新手套,送到了学校。

  “现在陈铁安每次见了我,都给我让烟,散花烟,他自己都舍不得吸,在他看来这已经是最好的烟了。”张剑波笑着告诉记者。

  张剑波,38岁,兰考县许河乡东埽怀村“一村一警”的驻村民警,2014年9月份起分包该村,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对村里群众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村里百姓有了什么难心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连村里的小朋友见了他都会向他敬礼。

  短短的几个月,他都做了些什么事,对村里的民情如此熟悉? 能让村里的百姓如此信赖?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期走访了许河乡东埽怀村。

只要一见他 村里小孩儿都抬手敬礼

只要一见他 村里小孩儿都抬手敬礼

  一次赴宴一张图

  让他和村民相互熟悉

  张剑波认为,只有让村民记住你,有事才能想起你,你才能了解更多情况,掌握更多动态。只要所里没事,他就去村里走走。可是村里有289户,1114人,要尽快让村民认识自己,也不是一句话的事。张剑波很快就想出了一办法:赴宴。

  张剑波跟村支书陈爱民说,村民谁家办红白事的时候通知他。很快,陈支书就给张剑波打电话说村里有家给小孩办九天的,张剑波掂着他的“一村一警”工作包,装点资料去了,先到礼桌上随了50元礼金,然后和村民坐在一起吃饭。就在大家吃喝正酣时,张剑波站了起来,说:“各位村民,大家好!我叫张剑波,按照上级部署,我来咱这里包村,大家有啥事都可以找我,请大家记住我,一会儿给大家发联系卡。在这里,我以水代酒,敬各位父老乡亲一杯。”大家热烈响应,一下子记住这个敦实爽快的驻村民警——张剑波。

  张剑波到东埽村后,对村里每户的家庭情况都深入去了解,哪一户是贫困户、哪一户家里人经常出外打工、哪一户是低保、哪一户有婆媳纠纷、哪家厂子需要防范火灾……每走访一户,他都会在本上把所了解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他把这些汇总到一起,手绘了一张东埽村的村图。用张剑波的话说,“如果我连村里哪一户在哪儿、家里有啥人都不知道,我就没办法把工作做好”。

  记者在张剑波的警务室看到了这张手绘村民路线图,地图上每家所在位置、家庭情况,地图上都有所显示。

  在村里采访时,记者随意点出一个人,“他叫陈德鑫,家在村子的最北边住。”张剑波随口答出,俨然是村里的“活地图”。

  一支巡逻队 让村民放心出门

  36岁的田红胜是巡逻队队长,他告诉记者:“我们村往东和山东曹县搭界,往东南是商丘民权,可以说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地儿。以前我们村里治安特别不好,我家一辆破三轮都被偷了,现在不要说偷盗了,有时候出门,家里没人,大门都不用锁。”

  “刚来的时候,每天晚上我都会在村里转转,慢慢地村里有人跟着我一起走走,我又将村里原有的巡逻队进行了整改,把年纪大的人换下来,重新找了几个身体好的加入进来,分成两队,每天晚上自己带头,不论刮风下雨坚持巡逻。”张剑波说。

  家住村子最北边的陈德鑫说:“现在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张警官和他的巡逻队,越是天孬,巡逻得越勤,有时天快亮了还在巡逻,就是有坏人,看到他们也都吓跑了,大家安心多了。”

  “自从张剑波去了东埽怀村后,这个村的整体治安明显好了很多,不要说刑事案件,就是治安案件也没有发生过。”许河乡派出所指导员靳国栋告诉记者。

  一村小事儿 体现一个干警的百姓情怀

  在东埽怀村,大家有事就找张剑波。“前几天下雪的时候,我老伴感觉身体不舒服,头痛,我怕是脑血栓,就想送她去医院,那个时候都夜里1点多了。我就想起了剑波说的有事给他打电话。我就给他打电话,谁知一会儿他就到了。他帮我把老伴送到医院检查,没啥大事,天亮了又把我们送回了家。”64岁的高贵军老人说。

  一旁站着的69岁的吕家桢老人也告诉记者:“张剑波在俺村,跟群众一样,没有一点架子,从大事到小事,他啥都干。有一次天都快黑了,俺家里的灯泡忽然不亮了,电工也不是俺村哩,自己又不会,俺就给张剑波打电话,他很快就到了,我就问他咋恁快就来了,他说他就在俺家前面巡逻。没一会儿就给灯泡鼓捣好了。虽说是一件小事儿,但是人家做到了,小事最难做,能把老百姓的小事做好也不简单。”

  65岁的耿桂芝大娘是村里的“文艺队”队长,她说:“他(张剑波)只要一来,村里的小孩见了他,都抬手敬礼,都认识他,谁家在哪儿他都知道。家里有事儿一叫就到。”

  一分钟的请求 让一个爸爸情难自禁

  “爸爸,你能陪我玩一分钟吗?就一分钟。”张剑波曾接到过儿子一个这样的电话,“他知道我很忙,很少给我打电话,当我接到这个电话时心里特别难受。”说起这回事儿,张剑波仍然忍不住哽咽地说不出话。

  “现在孩子都上四年级了,他几乎没有接送过,他都快忘了孩子上几年级了?”张剑波的爱人张珂对记者说,“孩子一个月开一次家长会,他一次都没去过;一走少则一星期,多则一个月。孩子有时候晚上生病发烧啊、拉肚子啊,从来没有让他回来过。有次孩子夜里生病,我抱着孩子送到医院,在医院住了几天,等他回来孩子也好了。”

  “每次家里有事的时候他总是在忙……,他们在乡镇派出所,工作确实忙,我们也都理解。老家父母年龄也都大了,身体也不好,三个月前,老太太身子不舒服,想让他带着去检查,但是他一拖再拖。最后,还是孩子他爷爷陪着坐公交车来到县城做了检查”,张珂顿了一下,“其实,我们家里都挺支持他的工作的,很少因为家里的事给他打电话,影响他的工作,因为他的工作性质确实特殊,我们也不想叫他分心。”

  记者手记

  铮铮男儿心里话:

  最对不起家人

  采访中记者得知,张剑波的工作得到了兰考县公安局党委的充分肯定,目前已经向全县驻村干警推广。

  “如何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把村里的情况摸得这么透,如何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记者好奇地问,张剑波想了想说:“其实也没什么诀窍,就是多往村里跑跑,多和老百姓拉拉家常,村里有什么情况要做好记录,还有,和老百姓说话交谈时用语要文明有礼,他们给你反映的事儿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有回音,不能搁那儿不管,这样老百姓知道你是真心为村里办事,也就会支持你的工作了。”

  由于常年在乡村奔波,30多岁的张剑波更像40多岁的人。采访当天中午休息时,记者问他:“你天天不是在所里就是在村里,家里的孩子老人谁来照顾?”听到这话,这个堂堂三尺男儿眼里顿时充满泪水,他停顿了一会儿说:“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我想给村里办点实事,可又没有分身术,没有办法照顾孩子和年迈多病的老人,每次想起这些,心里就特别难受……”(记者 宋明增 曹东方  邱艳 王守放/文图

责编:韩思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