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六个精准"综合发力 "五个一批"破解困局

2016-06-28 09:45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南阳讯(周永生 廖涛  赵阳)南召宝天曼药业有限公司是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植物酵素、益生菌、果蔬饮品、中药材种植及生物制药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6年该公司与云阳镇白行村签订扶贫帮扶计划,分包帮扶村里28户贫困户。他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统一免费发放种子,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回收农副产品等服务措施,不仅免费给22户贫困户发放3.5吨洋姜种苗,而且公司先预付50%的农产品回收资金,实现订单式生产,待农副产品成熟后,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格的10-15%统一回收。经对种植面积、产量、市场价格测算,贫困村22户64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户均增收15000元,形成了公司与贫困户“利益共享、合作双赢”的良性发展合作模式,从而达到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为了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小康路上掉队,南召县制定了“一户一策”登记表,详细登记贫困户基本信息、致贫原因、脱贫措施、脱贫规划、帮扶责任、扶持项目、完成时限等内容,由乡镇分包领导、驻村工作队队长、贫困户分别签字确认后,统一由县扶贫办建立工作台账。该县在扶贫工作中坚持“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特别是在项目规划上坚持“基础先行、规划到村、项目到户、责任到人”,项目安排上深入基层了解村情民意、因地制宜确定项目,项目落实上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标准、程序实施项目,建好扶贫项目台账,强化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项目资金都用在扶贫对象身上。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南召县曾在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绩效考评中,被评为A级示范县。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他们把全县贫困户区分类别,划分人群:生存环境恶劣,居住在深山和库区,“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有劳动能力和发展产业意向的;有劳动能力,能外出务工的;劳动能力较弱、生活特别困难的;无劳动能力的五保、低保人员。他们精准识别,对号把脉,分类帮扶,因人施策,精准发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特色产业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政府兜底脱贫一批、扶危济困脱贫一批,有效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和困局。

  按照“县有规划、乡有计划、村有方案、组有工程、户有项目”的脱贫攻坚方案,南召县2016年计划安排产业扶持资金3000万元,实现脱贫5000人。目前,已拨付产业扶持资金2137万元,实施到户产业增收项目4000多个,涵盖苗木花卉、柞蚕、中药材、畜牧养殖等领域。同时,县里结合有一定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特色产业,通过推行土地流转,实行大户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使贫困群众不仅获得土地流转收益,而且实现就地就业,增加工资收入。经初步测算,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特色产业,其中苗木花卉占收入比重的40%,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农业综合体占10%,乡村旅游占20%。

  在开辟产业扶贫新路径上,南召县确立“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利用贫困户到户扶贫资金、产业化贴息贷款等项目,力促经济实力雄厚、有富农产业项目的涉农企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与贫困户合作,鼓励当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带动群众致富,形成“相互依存、合作双赢”的新型关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目前,县里已与华龙公司、东方蚕丝绸、联元生物、五朵山旅游公司、稻谷田农业综合开发、鑫林源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协调对接,让龙头企业最大限度地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给困难群众提供长期、稳定的致富岗位。南召县鑫林源农综开发公司在崔庄乡王庄村流转群众荒坡地,培育发展4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该公司让周边3个行政村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到种植基地常年务工,让他们参加中药材种植管理,老人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平均每位留守老人务工年收入2万多元。

  紧紧围绕“脱贫、减困、增收”核心,南召县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散居、独居在深山区和鸭河口水库重淹没区的贫困人口,按照“科学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出山离库”计划,整体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带”,专门制定了易地搬迁扶贫规划,3年计划搬迁安置贫困户2300户9800人。其中,2016年建设集中安置点10个,搬迁安置720户3030人。县里采取“群众自愿,整体搬迁、梯度安置、差异扶持、综合推进”的措施,把搬迁扶贫与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聚集区建设等相结合,积极引导群众搬迁安置到城镇周围、旅游景区服务区、产业集聚区等,靠近城镇从事经商,靠近园区进厂务工,靠近景区发展农家乐,让人人有事做、户户能增收。还结合旅游开发,创新搬迁扶贫途径,与旅游开发企业对接,由旅游企业通过对景区内贫困户原宅基地租赁、购买等办法,出台配套政策,建设旅游区安置点,使群众既可离开旅游规划区,有利于景区建设开发,又能使群众就近依靠旅游就业,实现搬得出、能致富的目的。

责编:陈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