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背景资料
2012-03-14 08:47 来源:网易旅游 打印本页 关闭
世界奇迹:
地球上没有第二个青藏高原,没有相同的或可与之相比的恶劣环境。青藏铁路的总工程师李金城介绍,就高寒冻土来说,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冻土铁路比我们长,有三四千公里,但是其海拔不高,只有两三千米。由于修建得早,工程经验少,对冻土的认识朦胧不清,工程采取的措施单一,因此出现了大范围的融化下沉和冻胀隆起等病害,造成运行可靠性降低,限速点多,以至于列车的时速仅为70公里/小时。
行驶在世界第二高的安第斯山脉上的秘鲁中央铁路,其高度似乎可以与青藏铁路相媲美,但是它没有冻土,也没有可比性。而且从秘鲁首都——位于沿海的利马到位于安第斯山深处的终点站万卡约(Huancayo),仅有329.8公里,轨道平面的海拔高度从沿海低地攀升到4878.6米,只是在其中的160.9公里路程中,无论是长度还是高度与青藏铁路都不可同日而语。列车时速也极慢,这段160公里的路程通常要花上10个小时。 这条铁路修建于19世纪70年代,其难度在于要穿行于世界最崎岖的山地。
一位曾在智利主持修建了几条铁路的美国工程师亨利·梅格斯被秘鲁政府请来施展技艺。他的设计可谓大胆而富有创意:以11个“之”字形线路和5个双重“之”字,来拉开距离,降低坡度。于是列车一会儿被牵引向前,一会儿被推顶前进,乘客就时而正坐时而倒坐。当列车行驶到4000米以上时,有人开始出现不适反应,这时列车上的护士便取出了氧气袋给呼吸有困难的人以缓解缺氧症状。
百年历史:
去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作出了青藏铁路新线建设“应该下决心尽快开工修建”的指示。这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大举措,青海、西藏两省区人民倍受鼓舞。回顾历史,青藏高原的铁路建设,融汇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宏愿,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辛亥革命之后,被迫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业。他一方面继续领导着未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动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另一方面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进行了筹划,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发表了近20万字的名著《建国方略》。在这本书的“实业计划”中,规划了“西北铁路”、“高原铁路”等七大铁路系统,共计106条铁路干线,约10万公里。“高原铁路”系统共规划16条铁路干线,其中“拉萨至兰州线”、“兰州至若羌线”经过今青海省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向西南通达西藏,向西北通达新疆。孙中山先生的宏伟计划,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祖国未来富强的深切期盼,对后来的铁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关新闻
精彩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