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内罗毕,肯尼亚

希望不大,失望也不大。
“作为非洲的机场,它其实并不差,但作为一个国际航空枢纽,它可能是最差的一个。”
来到JKIA的乘客都抑制了自己的期待,没有人期盼这里的航空设施像肯尼迪国际机场或戴高乐国际机场那么好。
承载着机场于1958年计划容纳250万乘客的期望,JKIA目前已经能接收将近两倍的客流量。然而,机场于2005年开始的第三期价值100万美元的扩建工程被判长久延期(因为下雨的原因),因而在过去的几年机场的建设还主要停留在二期工程上。
就目前而言,这意味着一切照旧:狭小的候机空间,漫漫的安检长队,不足的休息座椅,时常的停电,窄小洗手间里数级的台阶,破旧的免税商店,昂贵的食物和形似洛杉矶城中难民营的公务舱休息室。
当然,和拉各斯相比这里只是小巫见大巫,而且JKIA真的可能已经好多了,但令人困惑的却是:这些改变带来的只是欣慰的失望?
5. 尼诺阿基诺国际机场,马尼拉,菲律宾

戴好安全帽---2006年尼诺阿基诺国际机场的房顶塌了。
地勤人员罢工,环境肮脏不堪,餐厅前长龙般的队伍,这一切给人深深的无助感,可见NAIA更好地诠释了“困在20世纪70年代”的感受。
在一号航站楼,所有非菲律宾航空公司拥挤在这里。同时崭新的未充分利用的的三号航站楼却被一些小的运营商占领,体现出严重的空间过剩问题。
今年,尼诺阿基诺国际机场的各种坏消息继踵而至,(包括出现在在机场休息区的写有“世界上最糟糕”的条带)首先是一号航站楼倒塌的天花板,此后是二号航站楼的地勤罢工,此外还有不时出现的篡改行李收费问题,肮脏的厕所,候机口座位短缺,零售商店重新密封后出售的矿泉水和惊人的运动员体检般的例行检查与官僚作风,还有破旧的自动扶梯,漫长的点阵旅客名单和机场离境费骇人的飙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