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资质“夫妻店”接手出境游
伴随着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旅游品质需求逐日增强,出境游热潮涌动。然而,一些街边小、散、弱的旅游门市店也号称接收出境游客。据了解,我国出境社交纳的保证金为140万元,国内社则为30万元。在湖北,符合这样出境社资质的旅行社约有40家,然而事实上,湖北1000多家旅行社都打出了出境游的旗号,这其中不乏三两员工组成的旅游“小作坊”。他们是否具有这项资质?接出境游客的权利由谁授权?不具备资质的“夫妻店”,如何保障游客安全?
点评:2010年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试行旅行社委托代理招徕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称,不具备出境旅游业务资质的旅行社作为代理社,接受组团旅行社的委托,代理招徕出境旅游者。然而,瞬间放开的口子,究竟是避免品牌社垄断市场,还是小企业“傍大款”沦为拉客源的工具和维持生计的唯一手段。“做医疗的不可能卖石油”,无数个难以把控的代理社将滋生大量的矛盾。一旦发生侵权事件,不要急于责备消费者是否睁大眼睛看清经营场所的授权书,更要责问管理部门是否身体力行地跟进市场变化。
不文明行为“罚也罚不住”
尽管旅游法中对不文明旅游行为有明文规定,但放眼望去,各大景区在旅游旺季依旧“伤痕累累”。北京市中山公园花丛草地被大量游客践踏,数千株郁金香受损;三亚游客与搁浅海豚合影,加速海豚死亡;“五一”小长假期间,洪谷寺塔墙壁上被密密麻麻画上了“到此一游”;太平洋岛国帕劳度假潜水捞到“中华”烟盒……不少景区管理人员无奈地表示,不文明的游客实在不少,“罚也罚不住。”
点评:旅游法明确了游客不文明行为列出处罚标准,却仍拦不住随手扔垃圾、虐待动物、乱写乱画等行为,究竟该怎么办?若要彻底改变不文明旅游现象,在主管部门、旅行社、景区加大引导和监督力度的同时,提升国民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的意识,应是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