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欢迎巴方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同中方共同奏响合作共赢的“协奏曲”,构建更紧密中巴命运共同体。莫特利说:“主席先生,请允许我感谢您和中国政府,给予我方非常慷慨和热情的款待。
6月2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希普金斯说,感谢能有机会同您会面,去年是新中两国建交50周年,这是双边关系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夯实大国粮仓“耕基”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会议讲话,还是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牵挂耕地保护这件大事。
《习近平浙江足迹》记载,2003年,“千万工程”在浙江实施时,各地都很欢迎,但也有少数基层干部群众心存顾虑。对此,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想了两个办法:一是每年开一次现场会,由省委书记出席,带领市县干部考察两三个示范村,并作现场指导;二是每年办一次成效展,他亲自抓部署落实和示范引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习近平: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发挥奥林匹克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这段话出自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节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血液中流淌的家国情怀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屈原的诗句,强调家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纠治形式主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基层减负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带领全党,一抓到底,彰显了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6月1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见现场,摆放在会见桌中央盛开的荷花十分引人注目。当下正是荷花盛开时节,“荷”与“和”“合”谐音,我们期待中美两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