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求是》杂志编辑部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结底在于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多次作出重要论述。
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集体谈话,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起点,着眼于青年是民族未来的历史责任,对青年和青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强调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各国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天天学习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共青团要把牢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主题,最广泛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激励广大青年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 总书记曾称共青团为“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学校”,要求共青团必须时刻把为党和人民培养人的工作摆在首位、贯穿始终。
6月2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欢迎巴方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同中方共同奏响合作共赢的“协奏曲”,构建更紧密中巴命运共同体。莫特利说:“主席先生,请允许我感谢您和中国政府,给予我方非常慷慨和热情的款待。
6月2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希普金斯说,感谢能有机会同您会面,去年是新中两国建交50周年,这是双边关系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夯实大国粮仓“耕基”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会议讲话,还是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牵挂耕地保护这件大事。
《习近平浙江足迹》记载,2003年,“千万工程”在浙江实施时,各地都很欢迎,但也有少数基层干部群众心存顾虑。对此,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想了两个办法:一是每年开一次现场会,由省委书记出席,带领市县干部考察两三个示范村,并作现场指导;二是每年办一次成效展,他亲自抓部署落实和示范引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习近平: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发挥奥林匹克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这段话出自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节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血液中流淌的家国情怀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屈原的诗句,强调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