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昨天,钱报记者收到一位初中老师报料,说是学校里上演了一出现实版“小美好”:有个初一小姑娘预备在放学路上堵一位初三男生,想向男生表白。结果男生没有等到,却引来其他小伙伴的围观,造成交通拥堵,连老师也惊动了。
没有批评只有谈心
“秀恩爱”照片要删除
在了解了整个事情后,小磊班主任和李老师私下合计了,事情的起因在青青和小磊身上,当务之急是听听两位当事人的说法。
李老师悄悄约谈了自己班的青青,开门见山:“这事是真的吗?”
本以为青青要么保持沉默,要么隐瞒实情,不料,小姑娘大大方方承认了,语气诚挚:“嗯,我挺喜欢他的。”
“那你为啥喜欢他?”李老师问。
青青语气很真诚:“因为他对我特别好,会主动关心我。比如,今天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为什么心情不好等等,让我感觉特别温暖,所以自然而然在一起了。”
李老师问:“温暖?那你对他到底是喜欢还是感激?你是不是觉得他对你的好类似于家人的关心?”
青青愣了愣:“好像是的,觉得他有点像爸爸。”
和普通孩子不太一样,青青是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在她身边,所以她只能住在亲戚家里。不要说日常嘘寒问暖了,对青青来说,就连和爸爸吃一顿饭都是个奢侈的愿望。
李老师有点明白过来了:“是不是因为爸爸不在身边,所以你把这种感情寄托在了小磊身上?”
青青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李老师没过多地责备青青,而是提了一个要求——将QQ空间上晒出来“秀恩爱”的照片删掉。
“因为网上是公共场所,初一学生晒类似照片显然不合适。不过,老师能理解你,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暗恋过一位很优秀的初三男生,可长大才晓得,这种感情顶多称得上是崇拜。当时的喜欢现在看来不是爱,你到我这个年纪就懂了。”李老师说。
听了老师推心置腹的话,青青当天回去就把相关照片都删掉了。
没下限制令
家长反应很淡定
考虑到青青父母在外地工作,估计对此事不知情,而且事情的起因多半也出在缺少家人关爱的问题上,李老师给青青爸爸打了个电话。
原本以为家长听说这事非急红眼不可,谁料,在电话那头,青青爸爸很平静:“哦,知道了,以后我会多跟青青沟通的。”
这位父亲为何那么淡定?是认可了这段“小美好”吗?“不是认可,是理解。”青青爸爸告诉李老师:“我当年像他们那么大的时候,也有倾慕的女同学,很正常,只要没出格举动就行。”
父亲的理解,让李老师突然觉得,现在的家长跟以前太不一样了。听学校里一些资深班主任说,早一二十年前,但凡听到点风吹草动,发现某位男生和女生走得比较近,不止老师如临大敌,爸妈绝对更紧张。
至于对策,老师会对双方进行批评教育,爸妈则会直接下达限制令,各种严防死守:不允许互相打电话;放学后马上回家,不能在外逗留;甚至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以免两人在校外见面……
大概是因为自己当年经历过,现在部分家长面对类似事件,从容淡定得多。
“青青爸爸了解情况后,似乎并未对青青做太多限制。”李老师告诉钱报记者。
前几天下课,她就撞见青青和小磊在楼道里聊天。某天放学,青青很晚都没回家,留在教室等小磊,家里人不知道,还是李老师发现的。
那一次,李老师有点忍不住了,坚持让青青自己先回家:“太晚了,不能再等了。两个人再要好也得有个度,超过正常交往的范畴,是不允许的。”(本报记者 沈蒙和)
原标题:一封举报邮件牵出一段校园三角恋 接下来发生的事,出乎很多“老派人”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