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 特别策划 > 正文

“重走千里跃进路”鹤壁站:红色石林吹响革命前进的号角
  • 2017年07月27日 11:41

  • 来源:映象网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70周年。省委党史研究室与省委宣传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重走千里跃进路,咱们一起奔小康”系列宣传活动。7月18日起,映象网记者随宣传团队沿着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足迹,途经鹤壁、安阳、濮阳、商丘、周口、驻马店等7个市,通过采访老首长、老战士、老支前英雄、党史专家、驻村第一书记、当地党政领导等,感怀70年前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坚定理想信念、优良革命传统以及顽强的战斗作风,现在,这种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对当下扶贫攻坚起着不忘初心、砥砺向前的激励作用。

  映象网讯(记者 秦雯 文/图)破旧的小院儿,高大的“将军槐”,庄严的纪念碑……这里是坐落于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的“石林旧址”,当年召开“石林会议”的地方。

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纪念碑

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纪念碑

  70年前“石林会议”在法隆寺召开

  一走进这个破落的小院儿,记者就被眼前一颗由铁栅栏围起的大槐树吸引了视线,它树干伟岸、枝叶繁茂,在酷暑高温的天气里也为小院儿洒下一片凉荫。27岁的王鹏洲是土生土长的中石林村人,看见记者等人进院参观,便热情的介绍起来:”这棵树我们我都叫他‘将军槐’,名字的由来和刘邓大军有关。王鹏洲说:“刘邓大军驻扎在石林期间,刘伯承司令的一匹战马不小心啃食了邻居家一棵枣树,刘伯承知道后,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毁了百姓一棵苗,要还百姓一片林’,于是刘伯承司令员就和战士们一起在这种下了3颗槐树。”现在记者看到的这棵树是当年3棵树中仅存的一棵,被村民们起名为“将军槐”。

  院子的中间,树立着一座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纪念碑。其实,这座小院儿原是一座名为“法隆寺”的寺庙。1947年6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就是在这里召开了“石林会议”,研究了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军事部署,吹响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号角,拉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从院中踏着布满青苔的石阶走进一间间旧屋,每个屋里都布满了当年刘邓大军停留过此的痕迹。当年的作战图、中央军委与刘邓往来的电报、刘邓首长局办室、以及一张张黑白色的老照片,都见证着那段红色历史……

见过刘邓首长的90岁老人郭运香

  九门相照见刘邓,90岁老人回忆“军民鱼水情”

  在离“法隆寺”不远的地方,有座坐南朝北的院落,因为前后三重院落,各自独立,中间留门相通,九个门南北在一条中轴线上,固称“九门相照”。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就在第二重院五间正房内居住办公。

  穿过长长的中门,走进二重院最深处的房间,一位身穿红色花衣,头发花白的老人在那里等候着记者一行人的到来,她叫郭运香,今年已经90岁了。70年前,她是村里的妇救会主任,那时的她就是穿过这九门相照长长的中门,在这间房间里接受了刘邓首长的慰问,然而当时的她并不知道,对自己和蔼可亲的“老一的”和低个子的“大干部”就是刘邓首长。

  郭运香回忆,那一年,浩浩荡荡的军队来到村里。她和一帮穷苦人帮军队找粮食、拾柴火、做军鞋。有一天,被村里通知开会,部队上的人见她到了就领着她往院子里走,到了地方,两个身高悬殊很大,都穿着灰色制服打着补丁的人问她:“部队用了你们村多少粮食?给你们钱了没有?”“部队的纪律咋样?给你们找麻烦没有?”当时她并不知道这两个亲切的首长就是刘邓二人。直到部队走了很久,她才听别人说,她当时见到的就是刘伯承和邓小平,而他们带的则是“刘邓大军”。郭运香回忆说:“怪不得那天我回到家,驻扎在家里的人消消告诉我:你不简单啊,还见到了俺们的‘老一的’呀。”

中石林村第一书记夏奉乾

  旧址变景点,红色石林带领百姓脱贫致富

  现在的中石林村依托“石林会议旧址”景区做红色旅行,建设了九门相照和释林人家,在此基础上申报了河南省传统村落,下一步准备申请国家级传统村落,成为了著名的红色景点,这也帮不少村民脱了贫。

  鹤壁市科技局驻山城区石林镇中石林村驻村的第一书记夏奉乾介绍说:“我刚来村里的时候,我们村有89户贫困户,297个贫困人口。通过这两年“石林旧址”的红色景区、河南省星创天地项目、整村推进等项目的推进,现在,村里还有贫困户28户,贫困人口101人。其中,村里专门组建的鹤鸣湖电力安装公司,承包了县里90%的电力改造项目,吸纳全村70余人,让20多户人家脱了贫。夏奉乾还说:“下一步,我们还是要产业扶贫,帮百姓真的富起来,让剩下的20多户脱贫,也防止之前脱贫的乡亲们再返贫!”

责编:王芳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