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保费触底回升基础不牢 类投资产品易酿风险

2013-08-12 09:42    来源:经济观察报

    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又火了。不同的是,处于销售误导“重灾区”的它们不再被为视为“异类”,而是与保障型产品并行出现在保监会统计数据中。

  6月,被誉为保费“调节器”的银保渠道再次发力,令“筑底”之后的寿险保费触底回升,上半年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6386亿元,同比增长9.5%;而前5个月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548.87亿元,同比增幅仅4.28%。

  不过,也许是出于“稳发展”考虑,保监会对待银保渠道冲规模的类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的态度开始有了微妙变化。“理财和保障并不对立,居民财富持续增加本身就是一种保障。”一位保监会领导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指出,更甚者,理财产品有助于保险市场的稳定增长。

  面临退保、满期给付、费用超支等压力下,在年中关口,不少保险公司还是选择了“舍价值,冲规模”。

  规模冲动

  在2013年“保险业最困难的一年”,一些保险公司开始重走“冲规模”路径。

  “通过6月冲刺银保,公司整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但难言利润有改善。”长江证券保险分析师刘俊如此评价中国人寿。这是因为中国人寿面临市场份额以及保费规模考核的压力较大,若是保证规模,在价值方面需要有所退让。

  2011年中国人寿做了1250亿元的银保业务,但一年新业务价值只有26亿;而中国人寿北京分公司一个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个险团队,做了1.1亿元的业务,但新业务价值达8000万,这曾让中国人寿管理层坚定“以价值为核心”的理念。

  不过,确保“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份额是中国人寿作为寿险业老大的底线。从目前情况看,当“规模与价值”只能二选一时,中国人寿可能已选择了前者。

  譬如,今年二季度银保市场的新单保费高达115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这其中,中国人寿二季度银保新单达337亿,同比增84%。

  同业数据显示,寿险业上半年总保费为7600亿,同比増长21%,其中个险新单期交增长6%,续期增长15%,银保新单为2600亿,增长30%,但银保期交下降24%。“银保所有的増长都来自于短期万能险,估计总量在600亿左右,另外分红险也转向‘高保底’产品,这两种产品未来一两年退保率会极高,银保成本增加,现金流压力更大。”一家寿险公司精算师分析称。

  上述保监会领导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出于稳定现金流的考虑,部分寿险公司把名义上的长期分红险、万能险异化成1年或2年就能退保且无需承担损失的理财产品。

  据记者了解,生命人寿推出了激进型万能险“理财一号”产品,上半年吸纳了314亿元规模保费;太平人寿今年主推的是“太平稳得赢两全保险(分红型)”产品,上半年揽入保费118亿,银保新单规模保费为145亿元,同比增长146.6%,但是新单期缴保费同比下降17.2%。

  其实,规模冲动不单是来自保险公司巨头,囿于现金流的考虑,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特别是银行系保险公司发展更是抢眼。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行旗下的工银安盛、邮政集团旗下的中邮人寿、农行旗下的农银人寿、建行旗下的建信人寿等银行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分别为64.98亿元、186.55亿元、41亿元、40.7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24%、127%、59%、46%。

  而在银保市场“逆袭”的过程中,更有保险公司全面依赖银行渠道—汇丰人寿于今年3月底关闭全部个险渠道,欲得以提升市场份额。

  监管态度微调?

  在面临现金流压力下,不少保险公司重拾旧好—发力银保市场,力推短期万能、投资理财型、包括存款替代型保险产品。

  不过,这次不同以往。目前的资本市场依然低迷,险资想要获得更高收益率,需要另辟蹊径—摆脱对资本市场的依赖。而保监会陆续出台的投资新政赋予险资资产组合调整的契机,不少险资减少权益配置,加大对诸如债权与信托计划等另类资产的配置。

  而此时,保监会对待保险公司产品结构的态度开始“微调”—变强调保障型产品为“处理好保险与理财的关系”,要求保险业树立“大保险”。“作为新兴保险市场,中国保险产品不能搞一元论,要兼顾保障与理财。”上述保监会领导表示。其潜台词是“价值与规模”需要兼具。

  在保监会看来,目前分岐较多的保障与理财并不对立。上述保监会领导认为,近些年中国寿险市场的成长,投资理财型产品功不可没。10多年来,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已取代普通寿险产品,其规模占比由2004年的 65%升至 2013年 6月的81.3%。不过,负面影响是保障型产品占比降至2012年底的8.2%。

  保监会认为,中国当前银保模式类似于国际上的“银行主导模式”,其特点是“产能低,长期客户缺失”。而银保专业化是中国银行保险业务改革的方向,世界银行[微博]曾建议中国将银保业务与银行主营业务分离,成立专门保险销售机构。

  早在2009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原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要求,加快结构调整,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开发更多内含价值较高的保障型产品和期交产品,并制定保障型产品的鼓励政策,推动保障型产品发展。建立健全投连和万能产品销售资格和销售行为管理制度,引导公司加大力度发展长期业务、期交业务。

  之后几年,大多数寿险公司都力推回归保障,“以价值为核心”的产品结构转型,加之经济增速放缓,寿险治理销售误导等“内忧外患”因素,寿险业规模快速下降,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但是当下适逢经济大调整,金融业竞争格局已变,信托资产超越保险业的背景下,在现代金融体系地位岌岌可危的保险业惟有发力,迎难而上。

  事实上,在规模与价值的问题上,保监会的态度转变可以从保费数据统计口径上得以印证。在5月23日公布的人身险保险公司统计数据中,不再是单一的原保险保费收入,还有“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与“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等两个项目,后两者按照2号会计准则,因风险保障低,几乎不计入保费收入。

  也许当寿险公司还在因“规模与价值”而纠结时,转变监管方式与思路的保监会已经给出答案。

  不过,问题是,目前寿险保费触底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上述保监会领导警示,类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销售并不具可持续性,易酿风险。

    原标题:寿险保费反弹 保监会要"价值"也要"规模"

    (欧阳晓红)

责编:赵婉铮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