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大火再次暴露管理漏洞:曾曝出腐败窝案

2013-06-09 10:59    来源:华夏时报

  到底烧了多少粮食?

  一把大火烧出了诸多疑问:粮库里到底有多少粮食?有没有虚报瞒报?

  在黑龙江当地,比较大规模的粮库,存储规模在10万吨左右,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则属于中等规模粮库。

  中储粮林甸直属库有78个储粮囤,日常存储库存在3万吨到4万吨,最大存储量为7.6万吨。问题是,从报道数据看,在火灾发生时,该库实际储存各类政策性粮食高达14.7万吨。

  “如果在粮食已经储存满仓,没有仓库可用的情况下,随后收购来的粮食,只能在院子里堆放。”一位粮库负责安全生产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黑龙江从6月开始就已进入雨季,即便不发生这场火灾,露天存放也是不合理的,不仅粮食容易发霉,而且老鼠啃咬也会很严重。对于露天储粮的问题,中储粮总公司在《关于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中解释:在制定临时收储政策时允许在部分仓容不足地区建设露天储粮设施,现有露天储粮均经过有关部门批复同意。

  “收粮旺季,一个在粮食主产地的粮库,每天满负荷运转,最多收粮1000吨。”一位专业人士对这种不理智囤粮行为产生疑问,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林甸直属库在满仓7.6万吨的情况下,每天24小时加紧收粮入库,要再收满到14.7万吨粮食,需要70天。这也说明该库从今年3月份开始,就已经超仓容收粮。

  据本报记者了解,2013年2月,农民的粮食收储情况并不乐观,没有粮贩和中间商愿意收购,中储粮的收购压力的确很大,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会加大收购量。

  “我们一般老百姓的粮食,送不进林甸粮库,大都是中间粮贩有关系才能送入。”当地农民告诉本报记者,去年的玉米,粮贩从农户手里收购价格约为每斤0.8元,转手卖给粮库,就会有巨额的差价瞬间流进粮贩的手中。

  不得不说的秘密

  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火灾明火虽已扑灭,但在与黑龙江相隔千里的“天下粮仓”河南,粮食“暗火”依旧存在。许多问题直指国家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如果连摆在那里跑不掉的粮库里有多少粮食都弄不清楚,其他的问题就多如牛毛了。

  国家频繁抛储以求平抑粮价,是以保证市场供应、维护粮价基本稳定为目的;然而,隐藏其中的“拍卖潜规则”,一度让国家调控手段之一的粮食竞拍陷入尴尬。

  5月29日上午,记者在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交易大厅内看到,前来参加“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的企业代表显得意外轻松,原因是在“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前,已经目标明确且“心里有底”。

  “一是你要和所拍批次粮食的粮库领导已商议好,二是这批小麦质量还可以,这两个条件都要符合,一条不符合,千万不要拍。”面粉加工企业代表向本报记者表示,如果竞拍者对所拍批次的粮食情况不了解,大多会遭遇出库难等各种难题。

  与国内小麦需求火热相比,小麦拍卖市场的成交率却非常低。值得关注的是,本报去年12月曾以《河南地方粮库隐患》为题,报道了河南叶县地方粮库小麦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等问题。该报道刊出后,叶县地方粮库的小麦被国家大批量挂牌拍卖,但至今仍有大量小麦无人应拍。

  这样的市场小麦拍卖,衡量小麦价格的国家等级标准,已被粮食真实质量和出库难易程度所代替,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参与交易的企业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参加竞拍的面粉加工企业代表们,并非全部是面粉加工企业代表,有些则是打着面粉企业幌子的粮食中间贸易商。“这些中间贸易商,借面粉厂手续,拍下小麦后,在市场上还会转手倒卖。”陈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投资者如何看球?

投资者如何看球?

中国足球有望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

中国大妈PK华尔街空头

中国大妈PK华尔街

2013年最红的词汇就是“中国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