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改革难遏炒新疯狂 散户称打新如买彩票

2014-07-07 09:23    来源:国际金融报

  柏可林 摄

  自6月26日新股上市闸门重开后,已上市9只新股受到投资者疯狂追捧,再现集体涨停。尤其是首批3只新股龙大肉食、飞天诚信、雪浪环境连续7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超过130%。新股不败神话继续上演是今年以来炒新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以年初发行的48只新股为例,截至目前,48只新股上市以来股价普遍实现了上涨,且最高涨幅的平均值达到151.5%,赚钱效应非常明显

  “悄悄告诉你,我又打到了一只新股。”这天,记者的即时聊天工具窗口突然弹出了这样一句话。说这话的人叫晓君,她在记者朋友圈中,炒股水平颇高。不仅如此,她的运气也颇佳,在本轮9只新股发行网上中签率平均仅0.8%的情况下,还打中了一只新股。运气似乎也有凝聚效应,在今年年初,新股短期恢复发行时,她也打中了一只新股。

  有了这样的经历,在晓君看来,如今打新似乎并不难。不过,经过了大风大浪的老股民并不这么看,拥有20年股龄的林文东告诉记者,他觉得今年“打新”是他进入股市以来最难的一次。

  事实上,今年打新不仅让散户感觉到了难度,机构们也没有如期尝到甜头。平均0.3%的网下中签率,让之前储备了众多“弹药”的机构,铩羽而归。

  IPO终于重启了,历时4个月的新股改革成效亦随之得以检验。截至7月4日,9只新股似乎都没有从涨停板上下来的趋势。虽然中签率低,但在行政规划下,以后月均10余家的发行节奏,每一批被爆炒的可能性只增不减。在这样的格局下,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的预期被推到台前,只是新股顽疾是否会在中国特色的注册制环境下出现改变,让人拭目以待。

  散户:打新如买彩票

  和老伙伴们交流完炒股心得,林文东愉快地回到家,准备开始研究下一只新股。最近,林文东成为他所在券商营业部大户室的“红人”,因为他在6月18日的新股集中申购中,好运气地打到了一只新股,并且还是中签率最低的雪浪环境。

  提起林文东的“打新史”,只能用顺风顺水来形容。

  早在1993年,林文东就和同事一起加入了炒股行列,“一开始只是在二级市场买点股票,收益也还不错,但和早一步抢到认购证的人相比,还是有点距离。”

  上海于1992年初推出股票发行新办法,即股票认购证,凭身份证购买,每本30元,从1992年1月19日起发行至2月1日止,无限量发售。1992年上海股票认购证发行结束后不到2个月,消息灵通者得悉当年的股票发行个数将增至50个,中签率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低,于是黑市出现了爆炒认购证,其中最高价居然暴涨至1万元。事实上,每百张连号的认购证在后面的实际收益应该在50万元左右。

  “现在的一批股市大佬都是那个时候靠认购证攒下的第一桶金。”林文东说。

  1993年,新股申购方式改变,变成与银行储蓄存款挂钩。看到“前辈们”的收益,林文东在1994年初加入了“打新大军”,第一只申购的股票是首日涨幅翻番的深长城。这样的甜头让林文东欲罢不能。

  “后来新股配售政策经过了很多次改革,但整体来看,散户申购新股的难度都不是太大。”林文东回忆说。

  1996年,存单发行政策变成了全额预缴款按比例配售方式;1999年,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对法人配售相结合;2001年,上网竞价方式;2002年,按市值配售新股。此后,资金摇号和股票摇号两种方式曾交替出现。

  今年3月21日,证监会再度修改新股发行方案,通过多种手段增加新股在网上发行的比例,有利于散户申购。

  不过,在林文东看来,这样的改革却大大增加了新股申购的难度。

  “2002年时也是按市值配售,但当时打新股不需要先投入资金,只要中签以后把资金打进账户就可以了,但现在需要准备资金。这大大提高了资金成本。”林文东说,“与此同时,政策对每只新股设定了网上申购股数的上限,并且市值申购也有对应限额,规定越来越细,限制也就更多。”

  这些规定带来的结果就是,林文东不得不将自己100万元的资金从“宝宝们”账户中取出,待公布中签后,资金才能解冻。同时,根据规则,沪市1万元市值对应一个申购号,一个申购号可申购1000股;深交所5000元市值对应一个申购号,一个申购号可申购500股。

  虽然最后林文东还是中签了,但他对于用100万元资金换来一个号的情况还是不胜唏嘘。

  相比之下,屡次中标的晓君则显得更加洒脱,“现在申购新股真的只能靠运气了,就当是买彩票吧”。

  机构:或赔本赚吆喝

  散户如果觉得打新难,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会不会好一些?出乎意料的是,机构也直呼不易。

  事实上,本轮IPO重启,照旧吸引了大量资金的参与。

  Wind资讯显示,9只股票网上发行冻结资金共计6045.10亿元,网下配售冻结资金为3176.88亿元,共计9221.98亿元。也就是说,6月下旬这波打新狂潮冻结资金近万亿,平均每只股票冻结资金超千亿。

  “之所以如此积极地参与新股,主要还是‘新股不败’的思维在作祟。”沪上一家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大批资金集结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新规之下,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入围的有效报价家数会超预期,又都是顶格申报,结果就造成了超低的中签率。”

  Wind资讯统计,9只新股的网下配售对象数量均在500左右。其中,一心堂最高,为687家;今世缘最低,为395家。而入围的有效报价家数大多集中在150家至450家之间。其中,一心堂最高,为466家;富邦股份最低,为94家。相比今年初的新股,申购数量几乎相同,但入围机构数最多只有20家。

  综合龙大肉食、雪浪环境、飞天诚信、联明股份、依顿电子等5只新股的网下中签率来看,除公募社保和年金保险两类优先配售对象,其余非优先配售对象的网下平均中签率仅为0.138%。其中,联明股份、飞天诚信和龙大肉食3只新股非优先配售对象获配比例更是低于0.1%。联明股份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437%,网下申购的公募社保类获配比例为0.0757%,年金保险类配售比例为0.0757%,其余获配比例为0.0752%。

  有媒体统计,在以往新股发行历史上,机构网下打新的中签率达到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十几是普遍现象。统计显示,2009年到2014年2月发行的935只新股中,有240只新股网下中签率超过10%,占比超过1/4;其中43只新股中签率超过30%,而且中小板、创业板占了大多数,大盘股中国交建的中签率更是达到100%,中小板的金禾实业中签率也超过九成,只有127只新股网下中签率低于1%,最低的浙江世宝中签率为0.14%。

  新股申购新政下,机构网下中签率比网上中签率更低,打新收益跌到历史冰点,甚至达到了难以覆盖资金成本的状态。

  根据机构估算,打新资金融资年化成本大约在5%左右,按照网下打新0.5%的中签率,上市后股价涨幅达30%,才能覆盖融资成本。

  另据测算,某券商自营账户动用近11亿元获配4只新股市值共98万元,若按5%的年化资金成本及3日资金使用期限,4只新股对应市值需有46%的涨幅才能覆盖融资成本。

  很明显,申购中签率过低,只能寄望于新股上市后实现更大涨幅。假如新股上市后的涨幅偏小,部分资金成本较高的机构打新反倒成“赔本买卖”。

  “从备案、准备资料,到筹集资金,前后忙了两周,最后新股收益未必能覆盖包括资金拆借成本、冻结资金时期的其他机会成本等在内的打新成本。打新显得很‘鸡肋’。”上述私募基金投资经理表示,“今后会斟酌是否再‘全情参与’打新。”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