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路自由贸易区 离岸金融创新成方案焦点

2013-06-20 10:19    来源:腾讯财经

  上海市综合保税区下属的外高桥保税区,可能是全国单位土地产出效益最高的区域,但这块位于上海浦东北部的土地将会变得更热。腾讯财经从消息人士处获知,上海综合保税区建设上海自由贸易园区的方案或于6月底上报国务院,最早7月发布。

  这意味着,上海综合保税区将成为中国下一步政策创新的试验田。

  2012年,外高桥保税区全年商品销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各类税收总额超千亿元。外高桥保税区以占全国保税区1/3的土地面积,却贡献了近一半的经济总量。

  这样的成绩也,意味着它“升级”为自由贸易园区的条件,在国内保税区中是最具竞争力。但是更大的悬念是,一旦真的成功获批成为国内首个自由贸易园区,包括外汇管理、离岸金融方面创新的政策空间有多大?这是上海市政府在拟定方案过程中最为重视的一部分。

  保税区谋求升级

  “外高桥保税区从设立之初心目中就是按自由贸易园区来设想建设的,循序渐进,现在到了时候。” 综保区管委会一位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

  上海综合保税区于2009年11月18日成立,由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合并而来,囊括了中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保税物流区和第一个保税港区。其中设立最早的是外高桥保税区,始于1990年。

  2009年,保税区已经完成了一轮“升级换代”,从分散的多个功能区整合为一条长100多公里纵深10到20公里的沿海产业带。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的首任主任由时任常务副市长的杨雄担任,管委会副主任中还有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姜樑、上海市副市长周波等。

  综保区被定位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域、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国际金融中心的新突破点。而今年随着建设自贸区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各方面设计的升级动力也突然加速。上海政府年初向国务院提出申请,目前正在商务部、海关、税务等相关部门指导下紧锣密鼓地开展项目设计、可行性研究。

  “自由贸易园区方案的大方向就是贸易便利化,”上述综保区管委会人士称,“这意味着税收更优惠,外汇更开放,各个方面都可以更进一步。”

  2013年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23周年。在浦东发展与改革研究院组织的专题报告会上,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首任管委会主任胡炜提出,目前外高桥保税区具备了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发展最扎实的基础和最充分的条件,主要体现于离岸功能的拓展。

  这具体包括,在离岸金融方面推动区内企业开设离岸账户,国际贸易结算试点、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保税船舶登记、国际中转集拼、启运港退税等试点已开展并获得积极成功和初步经验;在离岸贸易方面形成了面向国际市场的销售中心、营运中心、分拨中心、订单中心、计算中心;在离岸外包服务方面,借助免税保税优势,昂贵的设备可以在离岸状态下运作,高端产品维修、检测、研发、数据处理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李克强总理今年3月曾于综合保税区调研,并在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主管上海财政和金融事务的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5月底公开表示,上海拟加速金融领域和资本项目的试点,目前正制定具体方案,加快推进浦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在服务业、金融业和资本项目开放方面先行先试。

  这些表态给外界更多的遐想空间。

  或谨慎探索境内离岸金融

  6月中旬,有媒体报道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政策空间或超预期,包括在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

  媒体所述“资本项目开放”,或许与自由贸易园区设计中的离岸金融探索相关。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电商风云2013

电商风云2013

2013风起再起,电商企业如何脱颖而出。

投资者如何看球?

投资者如何看球?

中国足球有望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